时间: 2025-05-07 16: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0:49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横经临璧沼,提椠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
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
在宣和年间,你风度翩翩,交游广泛。
我们曾一起游览临璧沼,手持竹杖游玩于瀛洲。
如今你远去千里,留我依恋于这两州。
谁曾想到,我们会在老去之际分别,华丽的屋舍已落于山丘。
“宣和”是指宋仁宗时期,文化繁荣,士人交游频繁。诗中提到的“瀛洲”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而“华屋”则象征着名利与地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惋惜。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文,号白云,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程伯禹,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程伯禹为人仁德,诗中多次提及的“德”“仁”正是对他人品的高度评价。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是曾几为悼念朋友而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诗的开头回忆了与程伯禹的欢愉时光,展现了当时的友谊如何丰盈而美好。在“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中,诗人感叹友人离去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对人情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是对老年离别的感慨,华丽的房屋和山丘的意象结合,形成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怀念友人,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宣和”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时期?
“岂知垂老别”中的“垂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临璧沼”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赠花卿》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聚焦于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而曾几的诗则在怀念中多了一份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