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0:28
念奴娇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江风浩渺,把游客送到,焦山高处。
指点南徐秋色里,但见丛丛烟树。
野鹤闲鸥,孤云淡月,昏晓山中趣。
看浮玉塔,层层光连北固。
遐想昔日焦先,超然物外,抱膝歌梁甫。
高节清风千载度,谁解栖幽守素。
试听山僧,金钟打罢,深悔红尘误。
山资须办,向云中采芝露。
江边的风浩浩荡荡,带着游客到达焦山的高处。在南徐的秋色中,我指点着四周,只见那一丛丛的烟树。野鹤和闲鸥自在地飞翔,孤云和淡月在山中交织,昏晓之间山中的趣味无穷。我目睹那浮动的玉塔,层层光辉连着北固山。遐想昔日的焦先,他超然物外,抱膝吟唱《梁甫吟》。高洁的节操在千载之间依然流传,谁能理解我在幽静处守护清白的心境呢?听那山中的僧人,金钟敲响之后,我心中深感对红尘的误入悔恨。山中的资源需要筹备,向云中去采摘那芝草的露珠。
作者介绍:
陆求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情感细腻,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焦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对世俗的反思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念奴娇》通过江风、秋色、烟树、野鹤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山水氛围。诗中不仅描写了焦山的秀丽风景,还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焦先的缅怀,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颂。诗人通过“超然物外”的形象,把焦先塑造成一个高洁的精神象征,显示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在意象构建上,“浮玉塔”与“层层光”形成了视觉的冲击,代表着理想与现实的交汇;而“金钟打罢”则将诗人的心境转向内省,体现出对红尘的悔恨与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在结尾,诗人提到“向云中采芝露”,这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清新脱俗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陆求可的诗歌风格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向往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自然景色?
A. 遐想昔日焦先
B. 江风浩渺,把游客送到
C. 深悔红尘误
“浮玉塔”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普通景物
B. 理想与追求
C. 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金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悟?
A. 红尘的迷惑
B. 生活的忙碌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求可的《念奴娇》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但陆求可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与清净,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怀。
通过以上的详尽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念奴娇》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