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桧轩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桧轩》

时间: 2025-07-30 03:24:20

诗句

翠羽攒何密,青丸缀实繁。

谁知人与木,俱是太清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3:24:20

原文展示:

翠羽攒何密,青丸缀实繁。谁知人与木,俱是太清孙。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羽毛聚集得多么密集,青色的果实点缀得果实繁多。谁能知道人和树木,都是太清的后代。

注释:

  • 翠羽:形容树叶翠绿如羽毛。
  • 攒:聚集。
  • 青丸:形容果实圆润如丸。
  • 缀:点缀。
  • 太清:道教中的概念,指宇宙的本源,这里比喻自然界的纯净和原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石湖,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是他在净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净居时所作,净居是他隐居的地方,周围环境清幽,树木葱郁。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同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首句“翠羽攒何密”,以翠羽比喻树叶的茂密,形象生动。次句“青丸缀实繁”,用青丸形容果实的圆润和繁多,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丰饶和生机。后两句“谁知人与木,俱是太清孙”,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考,即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本源的后代,应当和谐共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羽攒何密”:以翠羽比喻树叶的茂密,形象生动,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 “青丸缀实繁”:用青丸形容果实的圆润和繁多,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丰饶和生机。
  • “谁知人与木,俱是太清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考,即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本源的后代,应当和谐共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羽比喻树叶的茂密,用青丸形容果实的圆润和繁多,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将人与树木都视为太清的后代,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属性,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自然界的丰饶和生机,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翠羽:比喻树叶的茂密,形象生动,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 青丸:形容果实的圆润和繁多,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丰饶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翠羽”比喻的是什么? A. 树叶 B. 花朵 C. 果实 D. 鸟羽
  2. 诗中的“青丸”形容的是什么? A. 树叶 B. 花朵 C. 果实 D. 鸟羽
  3. 诗中的“太清”指的是什么? A. 道教中的宇宙本源 B. 清澈的水 C. 清新的空气 D. 清净的地方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文同的其他作品,如《石湖集》中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文同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在表达方式和意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江城子 秋花 江城子 江城子 其一 江城子 其三 冯妇解嘲 江城子 其三 宴守倅 江城子 江城子 和韵姜中丞,兼寄赵侍御明叔 江城子 江城子·秀才落得甚乾忙 江城子 雪中游岚山晚归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求荣卖国 山眉水眼 麦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包含柔的词语有哪些 剖幽析微 怜忪 笑盈盈 包含搬的词语有哪些 不谋而合 已登道岸 令阃 稍割牛 疋字旁的字 饼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