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扬雄墨池

《扬雄墨池》

时间: 2025-05-04 03:31:38

诗句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

他杨无可问,抚物费长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38

原文展示: 扬雄墨池 宋祁 〔宋代〕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 他扬无可问,抚物费长叹。

白话文翻译: 废弃的宅院中,曾经用来研墨的池子还在,但人已不在,墨水也已干涸。 池中的蟾蜍和滴水都已破损,蝌蚪和文字也已残缺不全。 书籍被虫蛀后,书页依然翠绿,竹子在蒸腾后依然感到寒冷。 其他的扬雄已无处可问,只能抚摸着这些遗物,发出长长的叹息。

注释:

  • 扬雄: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文学家、哲学家,此处指其遗迹。
  • 墨溜:指研墨的池子。
  • 蟾蜍:传说中月宫中的动物,此处指池中的装饰或象征物。
  • 科斗:蝌蚪,此处可能指池中的蝌蚪或象征文字的变形。
  • 蠹:虫蛀。
  • 芸:书页。
  • 蒸馀:蒸腾之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扬雄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文化巨匠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扬雄故居时所作,通过对遗迹的描绘,抒发了对扬雄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忧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扬雄故居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主题。诗中“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直接点出了故居的荒废和文化的断层,而“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则进一步通过具象的意象,加深了这种衰败感。后两句“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即使物质形态尚存,但精神文化已不复当年的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废弃的宅院中,研墨的池子还在,但人已不在,墨水也已干涸,象征文化的断层和人的离去。
  2. “蟾蜍兼滴破,科斗共书残”:池中的蟾蜍和滴水都已破损,蝌蚪和文字也已残缺不全,进一步加深了衰败的意象。
  3. “蠹罢芸犹翠,蒸馀竹自寒”:书籍被虫蛀后,书页依然翠绿,竹子在蒸腾后依然感到寒冷,通过对比表达了物质尚存但精神已逝的哀愁。
  4. “他扬无可问,抚物费长叹”:其他的扬雄已无处可问,只能抚摸着这些遗物,发出长长的叹息,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蟾蜍兼滴破”中的“蟾蜍”比喻池中的装饰或象征物。
  • 拟人:如“蒸馀竹自寒”中的“自寒”赋予竹子以人的感受。
  • 对仗:如“宅废经池在,人亡墨溜乾”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扬雄故居遗迹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主题,以及对过往文化巨匠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忧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宅废、经池、人亡、墨溜、蟾蜍、科斗、蠹罢、芸、蒸馀、竹、长叹。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遗迹的衰败图景,通过具象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墨溜乾”指的是什么? A. 墨水干涸 B. 池水干涸 C. 墨池损坏
  2. “蟾蜍兼滴破”中的“蟾蜍”象征什么? A. 月宫中的动物 B. 池中的装饰 C. 文字的变形
  3. “蠹罢芸犹翠”中的“芸”指的是什么? A. 书页 B. 竹子 C. 墨池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化衰落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前者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后者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山南严兵马使(即仆射堂弟也) 晚泊漳州营头亭 题延平剑潭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题别业(一作回别业留别郭中诸公) 题王明府郊亭 宿建溪中宵即事 观送葬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 早秋登慈恩寺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收攟 止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洋派 夫贵妻荣 津卒 戆头戆脑 御下蔽上 去讫 蜂起云涌 包含尊的成语 不言之言 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干阿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