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45
《听百舌鸟》
作者: 王维 〔唐代〕
上兰门外草萋萋,
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
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
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
建章何必听鸣鸡。
在兰门外的草地上,青翠茂盛;
在未央宫中,花丛中栖息着鸟儿。
也有几只鸟儿跟随我飞过御苑,
却不知哪一只朝向金堤而去。
春天来临,鸟儿们能发出千种声音,
拂晓时分,它们早已先于百鸟鸣啼。
万户千门都应感受到天明,
而建章宫内何必再听那鸣鸡的叫声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未央宫和建章宫都是唐代重要的宫殿,诗人在此通过描绘鸟儿的叫声和春天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宫廷生活的反思。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雪岑,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春天的鸟鸣,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听百舌鸟》是一首典型的王维风格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全诗以鸟鸣为主题,开篇描绘了兰门外的草色与未央宫中花卉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鸟儿的鸣叫,突显春天的气息,以及鸟儿在晨曦中的活泼生动。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出对于宫廷生活的反思,强调自然界的美妙与真实,令人不禁思索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王维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百鸟的欢鸣。整首诗的情感流露自然,没有矫揉造作,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特别是结尾两句,诗人以“鸣鸡”作为对比,暗示了宁静的晨曦比喧闹的鸣叫更能唤起人们对新一天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宫廷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未央宫”是指哪一座宫殿?
A. 敦煌宫
B. 未央宫
C. 乾清宫
D. 颐和园
诗中“万户千门应觉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夜晚的依恋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生活的失落
D. 对繁华的幻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听百舌鸟》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王维更注重鸟鸣的细腻描写,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春天的整体氛围。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信息为《听百舌鸟》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