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4:01
江上遇雷雨
雷从燕尾来,雨到江心急。
挂帆中路时,望浦前舟入。
声喧釜豆裂,点疾盎蠒立。
荡摇鱼鳖腥,恐惧儿女泣。
稍闻人好语,出顾岸已及。
芦洲有同行,言唁气吸吸。
在江面上遇到雷雨,雷声从燕尾的方向传来,雨水急速落入江心。
帆船在水中行驶时,远远望见岸边的小舟驶入港口。
雷声轰鸣,像锅子被击裂的声音,雨点急促地打在船舱上。
船摇晃得鱼腥味四溢,孩子们因害怕而哭泣。
稍微听到有人说好话,才发现岸边已经到了。
芦苇洲上有同行的人,叹气声此起彼伏。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尤其在写景方面有独特的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游历过程中,正值雷雨交加的天气,诗人通过描写突然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感。
《江上遇雷雨》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江面上突如其来的雷雨场景。诗的开头用“雷从燕尾来”来形容雷声的来临,生动地展示了雷雨的突发性和威力。而“雨到江心急”则直接反映出雨水的急促,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挂帆中路时,望浦前舟入”,则展现了诗人在船上行驶的情景,增强了整个画面的动态感。随着雷雨的加剧,诗中描绘的环境变得愈发喧闹,声音的喧嚣与雨点的急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狂暴和人类的渺小。
诗中“荡摇鱼鳖腥,恐惧儿女泣”则更进一步,描绘了雷雨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孩子们因恐惧而哭泣的情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助。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雷雨的描写,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性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雷雨的突发与人们的反应,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渴望安全与温暖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雷从燕尾来”中的“燕尾”指什么?
诗中提到“恐惧儿女泣”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稍闻人好语,出顾岸已及”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