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9:11
疏氏昔二傅,张氏今两卿。
相去千余载,能与同令名。
亦尝便侍从,况有冰玉清。
山怀山东业,力制河北兵。
云烟忽起晦,日月不得明。
白首无所为,脱身吴楚城。
七十还印绶,不以名教轻。
葺堂读旧书,时出郊郭行。
水边观游鱼,树底爱啼莺。
适逢野老语,复问农人耕。
纷纷世上士,车马无此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今名士的思考和对个人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两位古代的老师和两位现今的名士,尽管相隔千年,他们的名声依然能够相提并论。作者曾经在仕途上侍奉过权贵,而现在则追求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虽然身处动荡的时代,但他选择隐退,放弃名利,享受田园生活。诗中描绘了他在水边观鱼、树下听莺的闲适,以及与农人交谈的乐趣,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向之,号梅山,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推崇古典诗词,致力于恢复古风,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在宋代,政治动乱与士人生活的困境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隐逸,梅尧臣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反思与追求自然生活的情感。
梅尧臣的《寄题张光禄荣佚堂》是他对古今名士的思考与反省的作品。诗中以“疏氏昔二傅,张氏今两卿”开篇,明确了对古代名士与当代名士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名利的淡泊。诗人在曾经做官的日子里,经历了权谋与纷争,最终选择隐居,享受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中通过“水边观游鱼,树底爱啼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他与农人交谈的情景,更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在诗的结尾部分,作者强调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全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今文化的深思,也有对个人生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士人的独特视角和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名利的超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内心平衡的追求。诗人在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后,选择了一条隐逸的道路,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疏氏”指的是哪个家族?
诗人选择隐退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水边观游鱼,树底爱啼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作品与王维的诗歌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追求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但梅尧臣更加强调历史的传承与个人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景色与情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