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20
咏史二首 其二
作者: 吴名扬 〔宋代〕
人生奚所羡,功名上钟鼎。
遭逢既不造,俯仰烟林迥。
非徒慕清高,民彝藉彪炳。
夷齐卧首阳,巢许啸箕颍。
风流遥可挹,寸心常耿耿。
天地任否泰,万物听昏惺。
独与鹿豕游,随处饶清景。
石烂列屏幽,泉涵一鉴静。
嗟彼采芝翁,老被汉宫请。
人生中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功名不过是挂在钟鼎上的虚名。遭遇的机会既然不是我所造就的,抬头俯视之间,烟林的遥远让我感到渺小。并非仅仅是追慕那种清高的境界,人民的美德和历史的成就也让我感到自愧不如。夷齐卧于首阳山,巢许在箕颍山唱歌。风流才子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我的内心却常常感到惆怅。天地间安稳与否,万物的变化我又能听得见多少呢?我独自与鹿和野猪为伴,四处游走,尽情享受这清新的景色。石头的破裂与屏风的幽静,泉水的清澈映照着我的心境。唉,那位采芝的老人,年老却还被汉宫所请。
吴名扬,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兼具豪放与细腻的特色。他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善于运用典故,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咏史二首》是吴名扬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诗作中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宋代,士人面临功名与内心理想的矛盾,吴名扬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便直入主题,质疑人生中值得羡慕的究竟是什么,功名不过是虚幻的表象。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慕与对现实的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借用夷齐和巢许这两位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清高理想的追求,然而现实却让他常感内心的惆怅。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独自与鹿豕游,体现了对大自然纯净生活的追求。结尾提及采芝翁,既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暗示着岁月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抒发了对功名的冷漠、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人生奚所羡,功名上钟鼎。
人生中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功名不过是挂在钟鼎上的虚名。
这里质疑功名的价值,表达了对世俗成功的淡泊。
遭逢既不造,俯仰烟林迥。
遭遇的机会既然不是我所造就的,抬头俯视之间,烟林的遥远让我感到渺小。
强调命运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
非徒慕清高,民彝藉彪炳。
并非仅仅是追慕那种清高的境界,人民的美德和历史的成就也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表达历史人物的伟大让人敬仰。
夷齐卧首阳,巢许啸箕颍。
夷齐隐居在首阳山,巢许在箕颍山吟唱。
引用历史典故,表现隐士的理想生活。
风流遥可挹,寸心常耿耿。
风流才子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我的内心却常常感到惆怅。
反映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
天地任否泰,万物听昏惺。
天地间安稳与否,万物的变化我又能听得见多少呢?
体现对世界变化的无奈与不安。
独与鹿豕游,随处饶清景。
我独自与鹿和野猪为伴,四处游走,尽情享受这清新的景色。
诗人向往简单自然的生活。
石烂列屏幽,泉涵一鉴静。
石头的破裂与屏风的幽静,泉水的清澈映照着我的心境。
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平静。
嗟彼采芝翁,老被汉宫请。
唉,那位采芝的老人,年老却还被汉宫所请。
结尾回归历史,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虚幻。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功名的冷漠、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这些意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追求与内心挣扎,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诗中“功名上钟鼎”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功名重要
B. 功名是虚幻的
C. 功名可以获得
D. 功名与地位无关
“夷齐卧首阳”中的夷齐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将领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诗中提到的“采芝翁”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者的理想
C. 现实生活的无奈
D. 自然的荒凉
《咏史二首 其二》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归园田居》则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逃避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两者都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