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3
《咏史二首 其一》
作者:吴名扬(宋代)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
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
白日忽西颓,川枯山木槁。
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
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
海羽知衔石,冥魂能结草。
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
成败难逆料,死生任常造。
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
我读书仰慕圣贤,心怀敬畏,仰望苍天。
世事沉重而艰难,种种忧虑萦绕心头。
太阳忽然西沉,河流干涸,山木枯萎。
鲁阳挥戈无所作为,杞国的忧虑像是捣蒜般反复。
有人将责任推卸给命运,而我独自感叹人伦道德的沦丧。
海中的鸟儿知道衔石,冥冥之中灵魂可以结草。
我身穿华美的衣服和帽子,怎能忍受与屠夫同样的生活?
成败难以预料,生死则任由天命安排。
如果天意还没有厌倦,那就努力书写我的功勋和业绩。
吴名扬,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咏史二首》是吴名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诗作创作于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使其作品充满了哲理。
《咏史二首 其一》体现了吴名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中借古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圣贤的崇敬与当下世事的无奈。开头两句,诗人以读书慕圣贤自勉,展现出一种修身齐家的理想追求,但随后的描写却揭示了现实的沉重与艰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这两句中,鲁阳和杞国的典故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无奈,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焦虑。诗人在面对人世的无常时,痛心于人伦道德的缺失,感叹于命运的不公。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努力,即使成败难测,仍然要奋发向上,努力书写自己的历史。整首诗以古喻今,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旨在反映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表达了对人伦道德沦丧的悲痛与对未来的努力追求,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历史责任的紧密联系。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A. 读书
B. 旅行
C. 写信
D. 唱歌
诗中提到的“鲁阳”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无所作为
C. 智慧
D. 战斗
“我独伤伦道”中“伦道”指的是什么?
A. 伦理道德
B. 历史
C. 自然
D. 个人情感
对比吴名扬的《咏史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吴名扬更多地关注个体的伦理与道德,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百姓的苦难。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相似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