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2
寄崔少监
白居易 〔唐代〕
微微西风生,稍稍东方明。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
须臾群动息,掩琴坐空庭。
直至日出后,犹得心和平。
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
微微的西风轻轻吹来,东方的天色也渐渐明亮。
进入秋天,神清气爽,清晨的琴声如同丝桐般悦耳。
我弹奏着古老的宫调,琴声如玉水般清冷悠扬。
我自己感觉到,指下的琴音并不是寻常之声。
片刻之间,四周的喧嚣都平息了,我合上琴,坐在空旷的庭院中。
直到日出之后,我的心情依然平和宁静。
可惜的是,这种意境尚未结束,不能让崔君一同倾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古宫调”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常用来表现高雅的情感和氛围。白居易通过弹奏这种曲调,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涵盖了社会、人生、自然等多方面的主题。
创作背景:
《寄崔少监》是白居易在秋天的一个清晨写给朋友崔少监的诗,表达了他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内心的平和与对音乐的热爱。此时正值晚唐,社会动荡,但诗人却在自然中寻得一份安宁。
《寄崔少监》是一首描写秋日清晨宁静氛围的诗作,白居易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心灵的感受。诗的开头,西风轻轻拂面,东方渐明,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这种自然的变化带给诗人清新的感觉,使得“神骨爽”。接着,诗人琴声如丝桐般清脆,传达出音乐所带来的心灵愉悦。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音乐的热爱,通过“弹为古宫调”展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与敬仰。琴声宛如“寒泠泠”的玉水,清澈而宁静,诗人自觉弹奏的声音超越了寻常,显示出他内心的独特感受。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合琴坐在空庭,享受着周围的宁静,直到日出。他不仅在描绘这个宁静的过程,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一句“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则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分享美好时刻的遗憾,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总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宁静与琴声的清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宫调”指的是:
A) 一种舞蹈
B) 一种古代音乐
C) 一种诗歌形式
D) 一种乐器
诗人感觉到“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是因为:
A) 琴声悦耳
B) 琴声悲伤
C) 琴声嘈杂
D) 琴声古怪
诗人最后的遗憾是什么?
A) 无人欣赏他的琴声
B) 无法和崔君分享
C) 琴声不够动听
D) 日出太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