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18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醆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
门无宿客共谁言,暖酒挑灯对妻子。
身饮数杯妻一醆,馀酌分张与儿女。
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
自问有何才与术,入为丞郎出刺史。
争知寿命短复长,岂得营营心不止。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死。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老翁的生活场景,他住在一间向阳的小屋,周围被稀疏的竹子环绕。屋内有一位背阳的老人,形态如同木头一般,毫无生气。傍晚时分,炉中加半炉的麦秸炭火,夜深人静时,纱笼内点燃着蜡烛。诗人感慨,这二十年来自己在官场上生活,不知自己是否对百姓有所帮助。生活中,老翁将温暖的食物移到屋檐下,抵御寒冷,夜里则在被中安睡。他的官俸在秋天可达八九万,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温饱而已吗?他勤奋地书写,关心国家的黄沙,力图不让饥寒困扰百姓。然而,看到景物逐渐凋零,时光如水流逝,诗人不禁在深夜中起身思考。家中无人可与倾诉,只有暖酒与妻子对饮,自己喝了几杯,妻子则喝了一小杯,剩下的酒分给儿女。微微醉意中,静坐却难以入眠,窗外风霜呼啸,打在窗纸上。他自问,自己到底有什么才华与技能,能从丞郎升任刺史。人生的长短谁又能知晓,难道就应该为了名利而心无止境地奔波吗?看看韦孔与钱崔,短短半月之间就有四人去世。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公元772年至846年。他的诗歌以浅显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民生,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官场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真实而细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居住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中老翁的形象,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投影,表现了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揭示出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与焦虑。他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窗外的风霜,回想起自己在官场上的辛苦与无所作为。这种自省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意义。
最后,诗人以韦孔与钱崔的短命为例,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反思追求名利的意义。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反思,探讨了官场的无奈与人生的短暂,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对家庭温暖的珍惜,最终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追求名利的意义。
白居易在诗中自问“有何才与术”,他在思考什么?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死”中,诗人想传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