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4:19
桂枝香 秦淮感秋
作者: 谭献 〔清代〕
瑶流自碧。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影,袅西风数声长笛。
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念旧事,沉吟省识。问曾照当年,惟有明月。
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
望中何限,斜阳衰草,大江南北。
在碧绿的水流中,秋色显得可怜。只是烟雾笼罩着冷清的水面,后庭的歌声已经停止。
在轻波荡漾的帘幕下,留着人的身影,西风轻拂中传来几声长笛。
彩旗摇曳的船舶,华灯和鼓声四起,却再无消息传来。
我想起往昔,沉吟思索,问曾经照耀我们的,只有那明亮的月光。
拾起岸边的翠绿,心中的密意也化为萧瑟的情感。
秦淮河千古以来都是多情的水,然而如今秋燕却如同过客。
在遥望之中,何其渺茫,斜阳与衰草,纵横在大江南北。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乾隆年间,以词作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他的词风清新优雅,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秦淮河畔,正值深秋,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凋零与孤寂,因而写下这首词。秦淮河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充满了历史与情感的积淀。
《桂枝香 秦淮感秋》描绘了秋天的秦淮河,诗中渗透着浓厚的忧伤情感。首句“瑶流自碧”,描绘出秋水的明澈,却又紧接着“可怜如许秋色”,表明了秋天的苍凉与萧瑟。这种对比,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烟笼水冷,后庭歌歇”,则展现了秋水的冷清与欢乐的消逝。
“帘波澹处留人影,袅西风数声长笛”,描绘了一幅优雅的画面,随着西风的轻拂,长笛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里的“留人影”给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主人公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在的无奈。
“念旧事,沉吟省识”,是对往昔的追忆,面对“惟有明月”,诗人感受到的只是孤独的反思。最后几句“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秋燕如客,象征着人生的匆匆与无常。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的感情流露,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词测试
诗中“瑶流自碧”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寒冷
B. 清澈的水流
C. 繁华的景象
答案: B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怀念
C. 无所谓
答案: B
“秋燕如客”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过客与孤独
C. 美好时光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创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