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10
斯人绝少可,白眼视公卿。
每与俗物逢,三沐取洁清。
我亦漫浪者,君何许同盟。
试问卢溪叟,犹得多可名。
这人实在少见,白眼看待公卿。
每次与凡人相逢,三次洗净取清。
我也是个漫无目的的人,你算什么同盟。
试问卢溪的老者,依然还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亭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诗风受到了苏轼的影响,提倡清新、自然的风格,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黄庭坚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父主簿》系列诗作,反映了黄庭坚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冷漠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与友人的交往中,诗人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对浮华的拒绝。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质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开头以“斯人绝少可”引入,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人物的稀少感慨,紧接着用“白眼视公卿”表明对官场的轻视,暗示诗人对当时公卿的无情与冷漠。随后,“每与俗物逢,三沐取洁清”一联,表现了诗人内心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提到三次沐浴,形象地显示出欲求内心之清洁与纯净。
而“我亦漫浪者,君何许同盟”则反映出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尽管自己也是一个随意漂泊的人,但对“同盟”的期待与渴望,表明了诗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一句“试问卢溪叟,犹得多可名”,以问句结束,既引入历史典故,又引发思考,质疑当下值得称道的人物。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对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对世俗的冷漠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中提到的“白眼”是指什么?
“三沐取洁清”中的“三沐”指的是什么?
“我亦漫浪者”这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