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品令·茶词

《品令·茶词》

时间: 2025-05-10 07:55:39

诗句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5:39

原文展示:

品令·茶词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
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
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饮茶的乐趣与感受。茶饼如同凤凰翩翩起舞般美丽。独自一人时,心中难免有些遗憾。茶水清澈,缓慢研磨,细腻的白色茶尘在光影中闪烁。茶汤沸腾的声音伴随着松风,早已让我忘却了酒的醉意。茶的浓郁与持久的香气让人陶醉,仿佛醉乡的路途变成了美好的境地。灯下思念着远方的故人,虽然相隔千里,但归来后依然可以与影子对话。此时虽无法言语,内心却是无比畅快的自我反省。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舞团团饼:形容茶饼形态优美,宛如凤凰起舞。
  • 恨分破教孤令:表达了对孤独的惋惜与对分离的怨恨。
  • 金渠:指的是茶水清澈透明的样子。
  • 汤响松风:茶汤沸腾的声音与松风的声音交融在一起。

典故解析:

  • 此词中提到的“醉乡路”可理解为饮酒后的迷醉状态,与茶的清醒形成对比,反映出对饮茶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他以词、诗、书法闻名,尤其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黄庭坚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茶的喜爱,以及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茶在宋代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重要饮品,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诗歌鉴赏:

《品令·茶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茶文化的魅力与饮茶所带来的宁静与愉悦。首句“凤舞团团饼”以生动的比喻引入茶的主题,展现了茶饼的美丽,象征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恨分破教孤令”则渗透出作者对孤独的反思,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在这孤独的时刻,茶的味道和香气让他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

“汤响松风”的意象则将饮茶的过程与自然相联系,茶汤的声音与松风的低吟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早减了二分酒病”则体现了茶的清醒作用,反映了作者对酒醉的反思与对清醒的向往。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饮茶的赞美,又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几句“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更是将思念与自省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灯下的孤影,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身心境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词在清雅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舞团团饼:描绘茶饼的美丽,象征着生活的优雅。
  2. 恨分破教孤令:表达孤独与思念,反映内心的惆怅。
  3.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茶水清澈,研磨过程细腻,体现了对茶的讲究。
  4. 玉尘光莹:茶尘在光下闪烁,增添了美感。
  5. 汤响松风:茶汤的声音与松风相互辉映,营造宁静的氛围。
  6. 早减了二分酒病:饮茶清醒,反思酒的迷醉。
  7. 味浓香永:茶的味道浓郁而持久,象征着精神的愉悦。
  8. 醉乡路成佳境:饮茶后,心境如醉,但却是美好的状态。
  9.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灯下的孤影勾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10. 归来对影:虽然无言,但心中自得其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饼比作“凤舞”,形象生动。
  • 对仗:如“汤响松风”,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茶汤的声音与自然的松风交融,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通过饮茶所获得的心灵的宁静与愉悦,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舞团团饼:象征优雅与美好。
  • 金渠:象征清澈与纯净。
  • 松风:传达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醉乡:象征迷醉与享受的境地。
  • :象征孤独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凤舞团团饼”中的“凤”指什么? A. 鸟类
    B. 美丽的事物
    C. 朋友

  2. 诗中“汤响松风”意指什么?
    A. 喧闹的环境
    B. 安静的氛围
    C. 友人的笑声

  3.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陶醉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的《品令·茶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看到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但黄庭坚更侧重于茶的清雅与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通过月亮传达更广泛的人生哲理。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黄庭坚诗文集》
  3. 《中国茶文化史》

以上内容全面涵盖了《品令·茶词》的原文解读、分析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词。

相关查询

呈恩缄庵尚书 其三 呈恩缄庵尚书 其二 呈恩缄庵尚书 其一 发平干避雨败寺 磁州 周云圃太守游宦粤东 晓发正定 其二 晓发正定 其一 赋得翠石应令诗 送陈太仆察谪教海阳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般不识 花期 包含揎的词语有哪些 护过饰非 受动 灏瀚 荒淫无道 秃宝盖的字 弋字旁的字 敦害 廾字旁的字 包含毒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喜不自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韦字旁的字 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一 垂拱仰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