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5:42
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
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
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
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
这首诗描绘了山峦的形状像是一个巨大的鼻子,千山接连不断,似乎就要尽头;而经过无数次战斗,留下的只有孤零零的城池。生于秦地的猛虎在隐蔽的洞穴中感到恐惧,飞翔在渭河上的龙却倾斜了汉江。雍地的人尚未对章邯心生怨恨,而魏国的将领们依然怀有仲达的气度。春草茂盛,满山遍野,白羊在风中鸣叫,似乎在与世无争。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以词、诗、文三方面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表达对时事的思考。
《石鼻城》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战事频繁,诗人通过对山川与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石鼻城》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历史的画面,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历史背景。诗中“千山欲尽垂为鼻”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巍峨,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诗人通过虎与龙的对比,表现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暗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接着提到“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则反映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恩怨,尤其是在战乱中,英雄的存在与对比也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一句“白羊无数向风鸣”则以生动的意象结束,寓意在春草复苏的时节,生灵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感,亦结合了自然景物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美感。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传达出对历史的反思,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反映了对战乱的感慨与对英雄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千山欲尽垂为鼻”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虎闯穴中秦地恐”中的虎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仲达”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