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7:25
蚕市
作者: 苏辙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镈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枯萎的桑树发芽,叶子渐渐变绿,新蚕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可以沐浴。
前年制作的器具很快就坏了,今年冬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春天的营生也在进行。
倾倒仓里的剩余粮食,卖掉它,买来箔子回家准备种植。
不仅仅是箱子和篚子供给妇女使用,还有锄头和镰刀供男人耕作。
空荡荡的巷子里没有人争斗,亲戚见面都争相邀请。
酒席丰盛,坊市热闹,鼓声和笛声混杂,唱和声嘹亮。
在蚕丛的日子里已经如此,古人虽然不在,但无人敢改变这种景象。
异地没有见过古老的风俗,只有在陌上可以听到吹笙的声音。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苏辙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也因其诗文而被后世传颂。
《蚕市》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的繁荣时期。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蚕丝产业逐渐兴起,诗中描绘了蚕市的繁忙景象和农人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富足。
《蚕市》一诗从细腻的生活细节出发,展现了宋代农村的繁荣景象与人际关系的温暖。诗人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出桑树发芽、阳光明媚的新蚕沐浴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对前年器用逐渐败坏、今冬衣着和春天营生的描写,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诗中提到的“倾囷计口卖余粟”,揭示出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勤劳与智慧。他们不仅为家庭的生活提供保障,还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镈资男耕”,表现出男女共同劳动的和谐图景。
在这幅热闹的“蚕市”图中,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亲戚间的温情与社区的繁荣,酒肴满桌,鼓笛声声,尽显生活的美好与欢乐。最后一句“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则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缅怀与思考,似乎在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风俗的演变。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又流露出对过去的追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农民勤劳、富足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和谐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蚕市》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倾囷”是指什么?
诗中展现的主要社会风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