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2
画菊与某官留别
作者: 郑燮 〔清代〕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全诗翻译:
我进京又无能追随,宦海浮沉令人难忍。
我家东篱下有菊花,归去时秋风耐得住寒冷。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在诗、书、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以画菊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失望。
这首诗创作于郑燮与某位官员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画菊与某官留别》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进又无能追又难”道出了他在官场中的无奈,宦途的艰辛让他感到窘迫。“宦途跼蹐不堪看”更是直接揭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失望。与官员的告别,不仅是对个体关系的告别,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告别。
而后半部分转向对家乡的描绘,“吾家颇有东篱菊”,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高洁情操的体现。菊花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代表着隐逸和宁静,正如诗人所愿望的那样,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自由。最后一句“归去秋风耐岁寒”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归乡的路途艰难,但他坚信回归自然的生活会让他在秋风中感到温暖。
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郑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整首诗以对官场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为中心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自然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清雅、坚韧的象征,是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A. 忍耐
B. 高洁隐逸
C. 忘记
D. 忍辱负重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忽视
D. 渴望
此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A. 描绘美景
B. 表达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C. 讲述历史
D. 叙述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