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31:09

诗句

醉梦昏昏晓未苏。

门前辘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09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
门前辘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
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白话文翻译:

在醉梦中迷迷糊糊,早晨尚未醒来。
门前传来使君的车声,
我举起酒盏,怎么会没有酒呢?
废弃的园圃里,寒冷的蔬菜排成翠绿色,
小酒槽里,春酒滴如珍珠。
清香细细,仿佛在嚼梅花的须根。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梦:指醉酒后的梦境,形容沉迷于酒中。
  • 辘辘: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传达出车行驶的动态。
  • 扶头一盏:举起酒盏,表示饮酒的动作。
  • 废圃:指荒废的园圃。
  • 寒蔬:寒冷季节生长的蔬菜,通常色泽青翠。
  • 小槽:指小酒槽,盛酒的容器。
  • 梅须:梅花的须根,象征清香。

典故解析: 这首词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梅须”一词可以联想到梅花的高洁与清香,暗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经历过政治风波和流亡生活,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二》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此时的他已历经多次政治打击,身处逆境,但他依旧保持乐观,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此诗反映了他醉酒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开头“醉梦昏昏晓未苏”,营造出一种迷醉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这种沉醉不醒的状态反映了他对生活中苦难的无奈,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却逐渐引入了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门前辘辘使君车”描绘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节奏。接下来的“扶头一盏怎生无”,则流露出诗人对饮酒的渴望,似乎在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烦恼。

“废圃寒蔬排翠羽”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荒废的园圃,虽然是寒冷的蔬菜,却依然排成翠绿,展现出生命的韧性。而“小槽春酒滴真珠”,则通过春酒的美好,暗示了生活中依旧存在的美好与希望。这种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最后一句“清香细细嚼梅须”,将梅须的清香与细腻的品味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首词在哀愁中透出乐观,体现了苏轼的独特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梦昏昏晓未苏:诗人在醉酒状态中迷糊,早晨尚未醒来,表现出他对现实的逃避。
  2. 门前辘辘使君车:外面的车声打破了他的沉醉,暗示外界的纷扰。
  3. 扶头一盏怎生无:表达了他对酒的渴望,酒成为他逃避烦恼的工具。
  4. 废圃寒蔬排翠羽:描绘了荒废园圃的景象,寒冷的蔬菜依旧生长,象征坚韧与希望。
  5. 小槽春酒滴真珠:春酒的美好与珍贵,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
  6. 清香细细嚼梅须:通过细腻的品味,展现了对生活美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酒比作“真珠”,强调其珍贵与美好。
  • 拟人:将“寒蔬”赋予生命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忘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梦:象征逃避与迷醉。
  • 使君车:象征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 寒蔬: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春酒:象征美好与希望。
  • 梅须:象征清新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梦昏昏晓未苏”的意思是?
    A. 早晨醒来
    B. 迷迷糊糊未醒
    C. 醉酒后失去意识

  2. “小槽春酒滴真珠”中的“真珠”指的是什么?
    A. 假酒
    B. 珍贵的春酒
    C. 珍珠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A. 寒蔬
    B. 春酒
    C. 梅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浣溪沙》(苏轼)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其二》与《青玉案·元夕》:两首词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感悟,后者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团圆的主题。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反映了对人事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

相关查询

寄题建阳马氏晚香堂 六言五首赠李相士景春 其四 送勋侄铨试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温陵诸贤接刊拙稿竹溪且院有诗助噪戏和一首 内翰洪公舜俞哀诗二首 晨起览镜六首 衡永道中二首 题陈霆诗卷 题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浑水摸鱼 亅字旁的字 一丝不走 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朝朝暮暮 止疑 坏胎 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柔远镇迩 套弄 结党聚群 麻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智结尾的成语 理赏 比字旁的字 沾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