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50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这首诗描绘了子政的奇特逸趣,他的妙算可以穷尽阴阳之理。淮南的秘诀在于枕边的诀语,修炼的时光也因此变得悠长。在那浑浊的环境中,难道他只是在争夺这一刻的光明吗?又怎能知道青藜的火焰中,隐士的智慧并非只是简单的中庸之道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曾任多地官职,因其才华横溢而享有盛名。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苏轼的闲暇之际,受到《山海经》的启发。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崇敬和对修炼之道的探索,反映出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苏轼的《和陶读《山海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对古代智者和修炼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将我们引入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子政象征着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强调了对阴阳哲学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身修炼的自省。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则进一步阐释了修炼的意义。淮南的秘诀在于心中所持,岁月的积累才是修炼的真实体现。接下来的“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在质疑世俗繁杂的同时,诗人提醒我们要看清瞬间的光辉与其背后的本质。
最后的“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则是对隐士智慧的肯定。青藜火象征着纯净的智慧,而丈人的存在则表明,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表面的平庸,而在于深厚的内涵与修为。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引导读者思考智慧与修炼的真正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的追求与修炼的意义,强调了内在的精神修炼与对外界浑浊的超越,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下列哪句体现了智慧的追求?
A. 子政洵奇逸
B. 岂伊臭浊中
C. 安知青藜火
答案:A
“淮南枕中诀”中的“诀”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秘诀
C. 笔记
答案:B
诗中体现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修炼与智慧
C. 自然景色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