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7:10
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原文如下: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这首诗描述了梅花在寒冷的十一月中悄然绽放的景象,梅花在路旁绽放着艳丽的花朵,不在时节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洁白的梅花与月亮相伴,而青色的女子(指霜)却不怜惜梅花。诗人空手赠送给远方的友人,心中因离别而感到断肠。为了谁而早早开花,梅花并不需要等待年华的芳香。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蕴籍,晚号常侍。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爱情和人生哲理。李商隐的诗歌多以隐喻和象征手法见长,语意深邃,常常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他生命中的困顿时期。诗中梅花的孤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映成趣,反映出他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哲思。梅花在暖冬时节的开放,象征着坚韧与独立,尽管身处困境,它仍然展现出不屈的美丽。诗中“非时裛裛香”一句,表现出梅花在不合时宜的季节独自绽放,似乎在暗喻诗人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则通过月亮和霜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月亮象征着美丽与宁静,而霜则象征着冷酷与无情,表现出自然界的冷暖对比。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借梅花寄托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透过梅花的盛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梅花的早秀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坚韧,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追忆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梅花的早开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
诗中“匝路亭亭艳”中的“亭亭”是指什么?
“赠远虚盈手”中的“虚盈手”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梅花的开放象征着什么?
李商隐与白居易在写作风格上有所不同,李商隐的诗歌更为细腻,情感较为复杂,而白居易则更为直白、易懂。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李商隐的隐喻使用更为丰富,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