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40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我这微薄的心意,哪怕只有一点点,
只不过空手携带着笔墨,奉上龙韬之作。
自从半夜里传来衣袍的消息后,
我并不羡慕王祥获得佩刀的荣光。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词句著称。李商隐的诗风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息,常常探讨人生、爱情及社会现象。
《谢书》创作于李商隐身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微薄心意的坦诚以及对他人荣光的淡淡不羡,传达出一种深刻的自省和自我认识。
《谢书》是李商隐的一首极具个性的诗作,透过简短的几句,诗人将自己微薄的心意和对他人的赞美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含蓄的情感。开篇即以“微意”二字,表明了自己对赠书的谦卑态度,既有自谦之意,又透露出对书法和文学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空携笔砚”,将书写与赠送的行为结合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自蒙半夜传衣后”,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心中的不安与期待,传衣象征着一种信任与责任,而“王祥得佩刀”则用来对比诗人的处境与心态。王祥因孝而得名,佩刀象征着荣耀和成就,诗人对此并不羡慕,反而表达出一种淡然与豁达。这种情感在李商隐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体现,反映出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展示了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自己微薄心意的谦逊和对他人名利的淡然,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思考与自省,展现了个人价值观的独特。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文化和名利的独特理解。
李商隐在诗中提到的“微意”指的是什么?
A. 大的心意
B. 微薄的心意
C. 没有心意
D. 强烈的情感
王祥因为什么而得名?
A. 因为勇敢
B. 因为孝
C. 因为智慧
D. 因为富有
“空携笔砚奉龙韬”中“龙韬”象征着什么?
A. 名利
B. 力量
C. 文才
D. 财富
李商隐的《谢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作对比。李白的作品豪放、奔放,而李商隐的作品则显得更为内敛、细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