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57:49
忆江南 其十一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芳草软,朝暮籍车轮。
鸲鹆早寒调婢子,
琵琶夜雨赛姑神。
愁杀浪游人。
全诗翻译:
柔软的芳草映入眼帘,晨昏之间车轮轻轻碾过。
鸲鹆(鸟类)在早寒中调皮地唱着,仿佛是侍女在调侃。
夜雨中琵琶声悠扬,宛如姑姑的神韵。
让人愁苦的是,这些游荡的人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姑神”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神话中的姑姑形象,象征着温柔与善良。诗中提及的“琵琶”与“夜雨”,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情感的寄托和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35年-1703年),字省三,号山人,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历史动荡,诗风清新,擅长描写江南水乡的风光与人情。
创作背景:
《忆江南》系列诗作以江南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此诗创作于清代的繁荣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游子的思乡情。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和人情味。开篇“芳草软,朝暮籍车轮”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鸲鹆早寒调婢子”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早秋的气息,鸟儿的叫声如同侍女的嬉笑,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琵琶夜雨赛姑神”,则让人感受到一丝忧愁,夜雨中的琵琶声和姑姑的神情相互交织,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和思念。最后一句“愁杀浪游人”,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游子在优美的江南景色中却感到无尽的愁苦,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清丽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游子身份的无奈和思考。
逐句解析:
芳草软,朝暮籍车轮。
描绘了江南柔软的草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体现出一种生活的惬意。
鸲鹆早寒调婢子,
鸲鹆的叫声轻快而清脆,带着早秋的寒意,像是侍女的调戏,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活泼气息。
琵琶夜雨赛姑神。
细腻的夜雨中,琵琶声如同姑姑的神态,温润而动人,营造了一种沉静的氛围。
愁杀浪游人。
最后一句以强烈的情感收尾,表达了游子在美好景色中却无法摆脱的思乡之情,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游子思乡愁绪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芳草软”描写的是什么?
A. 硬地
B. 柔软的草地
C. 河流
D. 山脉
“鸲鹆早寒调婢子”中的“婢子”指的是谁?
A. 侍女
B. 妈妈
C. 阿姨
D. 朋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忧愁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忆江南》与毛奇龄的《忆江南 其十一》都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白居易更侧重于风景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而毛奇龄则更注重细腻情感的流露和对游子心境的深刻描写,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