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26
《壶中天 秋柳》 作者: 孙汝兰 〔清代〕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
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
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
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
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
鹦鹉楼头春梦换,昔日依依犹识。
褪尽腰围,抛残眉谱,怅望烟痕直。
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
夕阳的影子变得荒凉,西风吹得柳条瘦弱,只有一丝丝的绿色。衰草、长亭、寒水交错着,分离的情感怎么能承受重温的回忆?马的足迹已然消失,乌鸦的栖息地也在减少,无尽的凄迷之色。霜冷清的塞外,山驿也该摇落。虽然有人说灞岸已经荒芜,隋堤也显得萧索,让长途的旅客愁苦不已。鹦鹉楼上春梦已换,昔日的依依情景依旧能辨认。渐渐褪去的腰围,抛弃的眉谱,怅然地望着烟雾缭绕的痕迹。黄昏将近,又有谁在吹动羌笛呢?
孙汝兰,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离别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
《壶中天 秋柳》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西风、衰草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的开头通过“夕阳荒影”和“怪西风吹瘦”这两个意象,引出了初秋的冷清与孤独。诗人在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借此表达内心的惆怅。随着诗情的逐步深入,诗人将焦点转向了离别的情感,尤其是“别意何堪重忆”的自问,显露出一种无奈与苦涩。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描绘出一种生命的流逝与凋零,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色彩。结尾处的“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则是对失去的渴望与追忆的凝聚,形成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怀旧,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别意何堪重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羌笛”象征着什么?
以上内容为对《壶中天 秋柳》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