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0:32
赠宋荔裳
作者: 吴百朋 〔清代〕
想思五载何由见,屋梁落月疑君面。
漫伤玄发忽成丝,无那华年去如箭。
忆昔扁舟吴地游,登高作赋卑曹刘。
联镳共入三天竺,把酒还登万岁楼。
此时君才殊倜傥,中原屈指雄心壮。
下走萧萧一蒯缑,依刘王粲腾高唱。
桃叶渡头乌夜啼,飘零尽室在西溪。
弹棋击筑座上满,玉台春酒山中携。
江南江北各奔窜,别后书来长尺半。
赠袍每念范雎贫,解骖思济越石难。
世人白眼欺豪贤,黄金不多人不怜。
君独慷慨命游侠,丹阳时觅孝廉船。
梦日亭边花似霰,牛渚蟂矶澄匹练。
元晖筑室爱青山,太白扬帆恣欢宴。
春风杨柳已垂丝,青鞋布袜到鸠兹。
还寻北海孙宾石,应为穷途识赵岐。
想念你已经五年了,何时才能再见?月光照在屋梁上,让我怀疑这是你的面容。
无意中感叹你那黑发忽然变成了白丝,岁月无情,如箭般飞逝。
回忆往昔,我曾乘小舟游历吴地,登高作赋,气宇不凡。
我们曾一起驰骋至三天竺,把酒高歌,畅游于万岁楼。
此时你才华横溢,在中原数一数二,雄心壮志令人钦佩。
你下走时,萧萧的风声仿佛在呼唤,依稀听到刘王粲的高歌。
桃叶渡头,乌鸦在夜间啼叫,飘零的花瓣满是西溪的幽静。
弹棋击筑,座上宾客满座,玉台上春酒,山中携酒共欢。
江南江北各自漂泊,别后书信来时长达尺半。
每次赠袍时,常想起范雎的贫困,而解骖思济却如越石难。
世人对豪杰多有白眼,黄金虽多却无情人怜。
你独自慷慨,命运如游侠,丹阳时常寻觅孝廉的船只。
梦中亭边花如霰,牛渚蟂矶如练水澄清。
元晖筑室喜爱青山,太白扬帆尽情欢宴。
春风吹拂,杨柳已垂,青鞋布袜又到鸠兹。
还寻北海的孙宾石,或许在绝境中可以识得赵岐的智慧。
吴百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常以抒情和描绘自然风光见长。其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融入历史典故,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好友宋荔裳久别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友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赠宋荔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怀之作,展现了吴百朋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行云流水,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如桃叶渡、春风杨柳,又有历史人物的引入,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厚度。
开篇以“想思五载何由见”引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在后文中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得以深化,表现出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珍惜缘分的态度。接着,通过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展现了对彼此成就的欣赏与祝福,诗人既有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又有对现状的感慨,形成了时光流逝与友情常存的对比。
诗中多次提及历史典故和人物,如曹刘、范雎等,丰富了诗的内涵,表现了作者的博学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桃叶渡头的乌夜啼、牛渚蟂矶的澄澈,都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赠送,更是对青春岁月、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才华。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人生的哲理。诗中通过怀旧、赞美与感叹,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赠宋荔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百朋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桃叶渡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
C. 财富
D. 自由
“无那华年去如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友谊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范雎”是指什么?
A. 一位豪杰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