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1
题涪江石鱼
何宪 〔宋代〕
何年天匠巧磨砻,
巨尾横梁了莫穷。
不是江鱼时隐见,
要知田稼岁凶丰。
四灵效瑞非臣力,
一水安行属帝功。
职课农桑表勤惰,
信传三十六鳞中。
这首诗描绘了涪江边的石鱼,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农业的思考。诗中提到,何时天工巧匠将石头雕刻成鱼,令其巨尾横亘在梁上,难以穷尽其形态。并非江中的鱼常常显现,要知道农田的丰收与凶年。四灵的瑞祥并非人力所能改变,一切水流的安宁都属于天帝的功德。农桑的职责在于表明勤劳与懒惰,而在这三十六条鱼鳞中,实在是有许多道理。
作者介绍:何宪,字子陶,号东海,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人通过石鱼的形象,寄托了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
《题涪江石鱼》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一条巨大的石鱼,反映了自然与农业之间的深刻关系。诗中,作者以“天匠”的巧手为引子,揭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渺小,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同时,诗中提到的“田稼岁凶丰”,表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揭示了自然因素对于农作物丰收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四灵效瑞非臣力”,强调了人类的努力和自然的力量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切的安宁与丰收都离不开天帝的安排。最后提出“职课农桑表勤惰”,表明了在农业生产中,勤劳与懒惰的对比,暗示人们应当珍惜自然、勤于耕作,以求得丰收。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表达了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农业的关注,以及强调勤劳与懒惰之间的选择,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诗词测试:
何宪的《题涪江石鱼》主要描绘了什么?
“四灵效瑞非臣力”中的“四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职课农桑”主要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而何宪的《题涪江石鱼》则通过石鱼的意象,反映了自然与农业的关系。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