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羊城感赋六首

《羊城感赋六首》

时间: 2025-05-04 02:11:51

诗句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1:51

原文展示:

羊城感赋六首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的繁华景象和历史感。早潮和晚汐拍打着城门,钟声催促着铜鼓的喧鸣。各地的商品汇集在这个大城市,五方的风气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船只和轿子在险峻的山川中穿行,官府的尊贵气派彰显无遗。在这古今交织的时空中,谁能与我畅谈?越王台下,正值黄昏时分。

注释:

  • 早潮晚汐:指早晨的潮水和晚上的潮汐,形象描绘了潮汐的变化。
  • 玉漏声催铜鼓喧:这里的“玉漏”指的是水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滴水声响,催促铜鼓发出的喧闹声。
  • 百货均输成剧邑:意为各种商品都汇聚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
  • 五方风气异中原:五方指各个地方,风气则是指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与中原地区有明显的不同。
  • 舵舟舆轿山川险:舵舟和舆轿代表交通工具,山川险则强调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 帕首刀府帅尊:帕首是指士人、将领的地位,刀府则是指官府,展现了权威与尊贵。
  • 今古茫茫共谁语:古今之间的距离和迷茫,感叹能与谁来交流历史的故事。
  • 越王台下正黄昏:越王台是历史遗迹,黄昏时分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遵宪(1848-1905),字子华,号俟园,晚号松隐,清代诗人、政治家和学者,代表了清末维新派的思想,倡导变法自强。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和文化交流,诗中流露出对繁华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羊城感赋六首》通过对羊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面貌。诗中通过“早潮晚汐”描绘出海洋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而“玉漏声催铜鼓喧”则传达了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仿佛能听见城市的脉动。接着,诗人提到了商品的汇聚,暗示着羊城作为商贸中心的地位,五方风气的异同也折射出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显示了广州在当时的独特魅力。

在对山川险的描述中,诗人不仅关注了自然地理的险峻,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而“帕首刀府帅尊”则将政治与文化的权威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古代士人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最后,诗人以“今古茫茫共谁语”发出感叹,既是对历史的思索,也是对未来的无奈。而“越王台下正黄昏”则为整首诗画上一个意蕴深远的句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潮晚汐打城门:潮汐的不断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打在城门上,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2. 玉漏声催铜鼓喧:水钟的滴水声如同催促着人们的生活,铜鼓的喧闹则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热闹。
  3. 百货均输成剧邑:商品的汇集使城市繁荣,成为了一个商业剧场,显示了羊城的繁华。
  4. 五方风气异中原: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相互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5. 舵舟舆轿山川险:交通工具的艰难行驶反映了生活中的险阻,也暗示着人们追求的艰辛。
  6. 帕首刀府帅尊:士人和官府的尊贵地位显示了社会的等级与权威。
  7. 今古茫茫共谁语: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感到迷茫,想与谁交流历史的故事。
  8. 越王台下正黄昏:黄昏的意象让人沉思,越王台代表了历史的深厚,呼应了全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的繁华比作剧院,生动形象。
  • 拟人:潮汐的“打”字让自然现象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早潮晚汐”与“舵舟舆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羊城繁华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既有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也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潮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铜鼓:象征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喧闹。
  • 百货:代表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活力。
  • 山川险: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越王台:历史的象征,呼应古今文化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早潮晚汐”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时间的流逝
    • C. 经济繁荣
    • D. 社会变迁
  2. “百货均输成剧邑”中的“百货”指的是什么?

    • A. 商品
    • B. 人才
    • C. 文化
    • D. 交通工具
  3. 诗中“今古茫茫共谁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历史的思考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社会的批评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登鹳雀楼》:强调壮丽的山河与历史的厚重感,展示了国家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江月 题粥少僧多图 西江月 其十二 莲蓬人 西江月·早岁轻衫短帽 西江月 十二首 其一 西江月 次韵答前人 西江月 西江月(六) 西江月(即席和书院诸友) 西江月·一别清风北牖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字旁的字 唯心主义 无声无臭 上蒸下报 明鉴未远 通宵彻夜 收拾 拼车 病瘁 殳字旁的字 包含象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检测 龙字旁的字 缘海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