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对雪偶成三颂呈芳公长老兼简收贵二上人

《对雪偶成三颂呈芳公长老兼简收贵二上人》

时间: 2025-05-04 03:29:23

诗句

闻君鼎足话无生,说尽无生及有生。

几日西郊回杖锡,小窗同听竹风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23

原文展示:

闻君鼎足话无生,说尽无生及有生。几日西郊回杖锡,小窗同听竹风声。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您在谈论无生的道理,详细阐述了无生与有生的关系。几天前我在西郊漫步,携着拐杖,回到小窗前,静静地听着竹林间的风声。

注释:

  • 鼎足:比喻三个人或三方势力相互支持,形容气氛融洽,交谈深入。
  • 无生:道教哲学中指的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强调无欲无求。
  • 杖锡:指手杖,常用于僧侣,象征修行与行走。
  • 竹风声:竹林中风吹过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典故解析:

  • 无生:在道家思想中,无生代表一种超越生死的理想境界,与佛教中的涅槃相似,强调对生死之事的放下与超脱。
  • 竹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气节,而竹风声则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字子云,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通过自然意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道家与佛教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开头两句通过“鼎足话无生”,描绘出一种哲学讨论的场景,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思想交流。诗句中的“无生及有生”反映了对生死问题的探讨,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思熟虑。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诗人归于西郊,手持拐杖,象征着他作为修行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小窗同听竹风声”,则营造出一种平和、静谧的氛围,传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欣赏。整首诗通过哲理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既有对生命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君鼎足话无生:听说您与朋友们在谈论无生的哲理,气氛融洽。
  2. 说尽无生及有生:您详细阐述了无生与有生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学识与见解。
  3. 几日西郊回杖锡:几天前我在西郊游玩,手持拐杖,暗示诗人对修行生活的追求。
  4. 小窗同听竹风声:在小窗前静静地聆听竹林间的风声,流露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生及有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哲理的深邃。
  • 意象:竹风声作为自然意象,传达出和谐与宁静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生命的哲理为主题,通过对无生和有生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无生:象征着超越生死的哲理。
  • 竹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鼎足”在诗中指什么? a) 三个人的谈话
    b) 食物
    c) 竹子
    d) 旅行

  2. “无生”代表什么哲学思想? a) 享乐主义
    b) 道教与佛教的超脱
    c) 传统儒家思想
    d) 物质主义

  3.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风声
    b) 城市喧嚣
    c) 旅游风景
    d) 战争

答案:

  1. a) 三个人的谈话
  2. b) 道教与佛教的超脱
  3. a) 竹风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韩维的《对雪偶成三颂》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韩维则更侧重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魏司训澄之饶州 草塘春色 述怀 和厚弟山居偶成 彭城吊古 游月河寺和柯先生韵 题山水小景 刘伶巷 江城子 月夜闻笛 醉春风 春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碗水往平处端 門字旁的字 仓位 砸锅卖铁 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春风满面 黄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止军 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消费品 镜花水月 包含犬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改头换面 神出鬼行 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捱三顶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