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新蝉寄李馀

《闻新蝉寄李馀》

时间: 2025-05-02 19:57:27

诗句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7

原文展示: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白话文翻译:

去年六月,蝉鸣应时而至,每当听到蝉鸣,心中便感到一阵惊慌;而如今槐花依旧盛开,却愁苦地发现再也听不到蝉声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往年:过去的年份。
  • :一种昆虫,盛夏时鸣叫,象征夏天的到来。
  • 应到:应该来,指蝉在这个季节应该鸣叫。
  • 闻时:听到的时候。
  • 骨欲惊:心中惊慌,形容听到蝉鸣时的心情。
  • 槐花:槐树的花,夏季开花,常用来衬托时节。
  • 愁听尽:愁苦地发现再也听不到声音。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蝉常常象征着夏天的来临和生命的轮回,蝉的鸣叫也与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景升,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夏季,正值蝉鸣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蝉鸣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闻新蝉寄李馀》是一首表现思乡之情和时间流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往年六月蝉应到”,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夏季场景,蝉鸣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以强烈的季节感和时间感。然而,紧接着的“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则将这种生机转化为失落,槐花的盛开与蝉鸣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对蝉鸣的期待感与现实的落差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传达出一种怀旧的忧伤。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年六月蝉应到:回忆往年夏季,蝉鸣是常态,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2. 每到闻时骨欲惊:每当听到蝉鸣,心中便感到一阵惊慌,暗示对蝉鸣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3. 今日槐花还似发:现在槐花盛开,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却愁听尽更无声:然而再也听不到蝉鸣,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往年”的生机与“今日”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情感的表达。
  • 拟人:蝉的鸣叫赋予了生命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鸣的缺失,传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夏天、生命、时间的流逝。
  • 槐花: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谊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2. “往年六月蝉应到”中提到的“蝉”象征什么? A. 冬天的来临
    B. 夏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索
    D. 春天的希望

  3. 诗中“今日槐花还似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但《静夜思》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姚合的诗则关注于对自然生命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冲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范觉民挽词四首 其三 萤火 九日三首 其二 宿归仁寺 秋晴 生口 春晚偶书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一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 春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咂舌 肀字旁的字 挟朋树党 岩径 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令出惟行 尺步绳趋 雨字头的字 自娱 尢字旁的字 啄饮 自相惊忧 穴宝盖的字 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上结尾的成语 飞扬浮躁 腹背夹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