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时间: 2025-05-02 11:58:40

诗句

峥嵘巴阆间,所向尽山谷。

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

清源多众鱼,远岸富乔木。

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

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

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

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渎。

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平生江海兴,遭乱身局促。

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8:40

原文展示

峥嵘巴阆间,所向尽山谷。
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
清源多众鱼,远岸富乔木。
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
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
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
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渎。
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平生江海兴,遭乱身局促。
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巴阆地区的壮丽景色,诗人感叹这片土地的美丽与丰饶。他在山谷之间徘徊,发现了一个苍翠的池塘,水面广阔,仿佛要浸透整个大地。阆城的南边,依偎在巴江的怀抱里,荷花与稻子共同生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皇天似乎也有意,给这里带来了富饶的物产。即使西边的高田失去了往日的丰收,这里依然青翠繁盛,水源丰盈,岸边的树木茂盛。春天时,枫香林的颜色格外迷人。

南边有汉王的祠堂,巫祝在此朝夕祈祷,歌舞飘散,似乎在回忆着旧日的风俗。然而,明王的高堂依然光明,似乎在守护着正直的灵魂。诗人感叹,难道在这空荡荡的池塘上,不能享受美酒佳肴吗?古往今来的淫祀并非只是这一条河流。战乱让人心中感到无尽的悲伤和无奈,诗人一生与江海相伴,却始终无法逃避动乱的束缚。最后,他驻马询问渔舟,希望能在这片宁静中找到一丝安慰。

注释

  • 峥嵘:指山势高耸,形容地势的险峻。
  • 苍池:指青翠的池塘,象征着自然的美。
  • 芰荷:即荷花,常用来象征纯洁、高雅。
  • 粳稻:一种稻米,常用于形容丰收。
  • 皇天:指天意,古人常认为天有意志。
  • 淫祀:指荒唐的祭祀活动。
  • 高堂:指高大的建筑,象征权威。
  • 缥缈:形容空灵、虚幻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诗风以忧国忧民、关心民生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表达了他对巴阆美丽风光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繁华和现状动乱的感慨。阆中县的自然景色与杜甫心中的理想形成对比,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杜甫的《南池》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佳作。诗中展现的巴阆美景,既有山川的雄伟,也有水田的丰盈,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苍翠的池塘、茂密的树木、盛开的荷花与稻子相映成趣,展现了土地的富饶与生机。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历史与人文的反思。汉王祠及巫祝的描写,显现了对古代祭祀风俗的批判,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冷漠。诗人在此感慨,曾经的繁华与美好如今已成往事,留给后人的只有空虚与困惑。最后,诗人以驻马问舟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思。

整首诗以自然之美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文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思,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性与艺术性,既有诗意的美感,又有沉重的历史感,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峥嵘巴阆间:描绘了巴阆的高耸山势,展示了地理特征。
  2. 所向尽山谷:指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山谷,展现辽阔。
  3. 安知有苍池: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惊讶。
  4. 万顷浸坤轴:形容池水如同浸透大地,广阔无垠。
  5. 呀然阆城南:突转至阆城南,展现景色的变化。
  6. 枕带巴江腹:形容阆城依偎在巴江的怀抱中。
  7. 芰荷入异县:荷花绽放,生动地描绘了异乡的美丽。
  8. 粳稻共比屋:稻田丰收,展现了农田的富饶。
  9. 皇天不无意:感叹天意与人事的关系。
  10. 美利戒止足:赞美大自然的富饶与人们的满足。
  11. 高田失西成:指西边的田地失去了丰收,形成对比。
  12. 此物颇丰熟:强调此地的丰饶。
  13. 清源多众鱼:水源丰盈,鱼儿众多,展现生态的丰富。
  14. 远岸富乔木:远处的岸边树木繁盛,象征自然的繁荣。
  15. 独叹枫香林:对自然美景的感叹。
  16. 春时好颜色:春天时光景宜人,色彩斑斓。
  17. 南有汉王祠:提及汉王祠,寄托对历史的追忆。
  18. 终朝走巫祝:巫祝的活动象征着古代的信仰与习俗。
  19. 歌舞散灵衣:歌舞飘散,表现对旧风俗的怀念。
  20. 荒哉旧风俗:感叹旧风俗的荒唐。
  21. 高堂亦明王:高堂指代权威,强调正直。
  22. 魂魄犹正直:强调高堂的正直灵魂。
  23. 不应空陂上:质疑为何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24. 缥缈亲酒食:渴望与友人分享美好。
  25. 淫祀自古昔:批判古代的迷信祭祀。
  26. 非唯一川渎:暗示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此。
  27. 干戈浩茫茫:描绘动乱的景象,表达忧虑。
  28. 地僻伤极目:偏僻的土地让人感到无助。
  29. 平生江海兴:一生与江海相伴,象征人生的波折。
  30. 遭乱身局促:指因乱世而陷入困境。
  31. 驻马问渔舟:诗人驻马询问渔舟象征希望。
  32. 踌躇慰羁束:希望在宁静中找到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顷浸坤轴”将池水比作浸透大地的水,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个句子并列,形成气势,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反映了杜甫对乡土的热爱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动荡时代的深沉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谷:象征自然的雄伟与辽阔。
  • 苍池: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
  • 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 稻田:象征生活富饶与丰收。
  • 巫祝:象征古代文化与迷信信仰。
  • 高堂:象征权威与正直。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历史的沉淀,构成了诗歌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池”象征什么? A. 动荡
    B. 自然的美
    C. 战争

  2.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过去的繁华
    B. 未来的希望
    C. 高楼大厦

  3. 诗中“驻马问渔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失落
    B. 渴望安慰
    C.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南池》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历史与人文情感,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河中鹳雀楼 隐者·松间开一径 秋日怀储嗣宗 白马津阻雨 涂中寄薛中裕 题清上人 南徐夕眺 山斋会别 送友人下第东游 宿寿安甘棠馆·行人方倦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贱买贵卖 将信将疑 黍字旁的字 乌腻 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卵与石斗 浑俗和光 又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通缉 辛字旁的字 上方宝剑 暮爨朝舂 浑浑泡泡 雁风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