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嘲绝句

《自嘲绝句》

时间: 2025-07-27 22:44:35

诗句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4:35

原文展示:

自嘲绝句
作者: 冯涓 〔唐代〕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自嘲与无奈。水取郎中何时才能完成任务?又何时才能停止为柴员外服务呢?早知道蜀地区的娵(即一种鸟)如此美好,真后悔没有留在长安做个大比丘(佛教僧人)。

注释:

  • 取水郎中:指担任取水工作的人,象征着辛苦的生活。
  • 破柴员外:指一位破落的乡绅,象征着社会地位的低下。
  • 蜀地区娵:娵是指一种美丽的鸟,蜀地指的是四川地区,以其自然美景而闻名。
  • 长安大比丘: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着繁华和地位;比丘是佛教中的僧人,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涓,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冯涓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表现了其对平凡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唐代,许多知识分子面临着科举考试的压力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冯涓的这首诗正是对此的反映。

诗歌鉴赏:

冯涓的《自嘲绝句》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用“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辛苦的生活现状。取水和劈柴的工作是普通且艰辛的劳动,诗人自我调侃,表达出一种无奈和辛酸的情感。接下来的“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则转入对理想生活的追忆与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在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中,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而非困于乡野的小角色。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绝句的方式,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富有音乐感。诗中展现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娵”和“比丘”这两个意象的对比,诗人将现实与理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取水郎中何日了: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 破柴员外几时休:继续用自嘲的语气,形容为他人服务的辛劳。
  • 早知蜀地区娵与:提及蜀地美丽的鸟,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悔不长安大比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遗憾,反映出对长安繁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比喻:诗中通过“娵”和“比丘”的对比,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唐代知识分子对社会地位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取水:象征着艰辛的生活。
  • :象征着平凡的工作与社会地位。
  • :象征着美好和渴望的生活。
  • 比丘:象征着理想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取水郎中”指的是: A. 有钱人
    B. 普通劳动者
    C. 高官厚禄
    D. 佛教僧人

  2. “早知蜀地区娵与”中的“娵”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果
    D. 一种树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冯涓的《自嘲绝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冯涓更侧重于对现实的自省与无奈,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两首诗在情感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自嘲绝句》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牡丹瓶 钓台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再赋郡沼双莲三绝 殊不恶斋秋晚閒吟五绝 其五 五杂俎 寄题鹿伯可见一堂 其三 甲午除夜,犹在桂林,念致一弟使虏,今夕当 入崇宁界 咏吴中二灯 其二 万眼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谐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方凿圆枘 主者 求死不得 川字旁的字 屼突 龜字旁的字 异香扑鼻 争死 玩物溺志 泪开头的成语 等而上之 晚结尾的成语 邛僰 牛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急征重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