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1:39
西风
—— 王安石
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
老大多感伤,畏此蟠蟀鸣。
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
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
起视天正黑,弱云乱纵横。
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
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
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
少年时不知秋天的来临,欢快地听到西风的吹拂。
年老时多感伤,害怕听到蟋蟀的鸣叫。
更何况我在外远行,舍弃了亲友,带着病痛独自漂泊。
深夜躺在床上,心中感慨万千。
起来一看,天色正黑,薄云横竖交错。
似乎有霰雪飘落,再也看不见星斗的光明。
时节突然变成这样,让我壮志豪情倍感震惊。
想必没有和我有同样忧愁的人,那酒杯又怎么能倾倒呢?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提升国家实力。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西风》创作于王安石晚年之时,正值他经历个人与国家的种种困境。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深沉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西风》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少年不知秋”引入,鲜明对比了年轻时的天真与年老时的感伤,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西风的到来,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带走了青春的欢乐,留下的是老年的惆怅。
诗人在这里不仅是感受自然的变化,更是在自我情感的深处进行探索。尤其是“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他的病痛与远行,使得内心的情感愈发复杂,深夜卧床时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描绘“弱云乱纵横”,通过形象的意象传达出一种不安与迷茫,仿佛在暗示人们对未来的无知与恐惧。而“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诗人感受到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最后,诗人以“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结束,表达了对同伴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酒虽美,但在没有知音的情况下,饮酒似乎也失去了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
年轻时对秋天的变化毫无察觉,反而欢快地享受着西风的凉意。
老大多感伤,畏此蟠蟀鸣。
年老后则容易感到伤感,害怕听到蟋蟀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衰败。
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
更何况我在外漂泊,舍弃了亲友,带着病痛孤身一人。
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
深夜躺在床上,心中感慨,情绪无法平静。
起视天正黑,弱云乱纵横。
起身一看,天色已黑,云层横亘,错综复杂。
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
似乎有霰雪飘落,再也看不见星辰的光辉。
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
时节突然变得如此,让我感到震惊与不安。
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
想必没有和我有同样忧愁的人,那么酒杯又怎能倾倒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孤独与感伤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感慨。
《西风》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王安石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是哪个季节的象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感伤与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秋夕》 —— 杜甫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秋词》 —— 刘禹锡
表现出对秋天的深情与感慨。
王安石的《西风》与杜甫的《秋夕》都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王安石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