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9:52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全诗翻译: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贤明的宰相,我们同心协力侍奉至尊。
他的功绩显赫,开创了北方的第一个府邸,园中宁静,水流潺潺。
进入庭院,蝉鸣声似乎与树影交融,归来时骑士们的喧闹声伴随而至。
窗外可以听到汉宫的滴漏声,家中也知道杜陵的源头。
献祭时常常焚烧藁草,闲暇时独自对着萱草。
花香飘散,追随着荀子的令名,草色翠绿,映衬着王孙的身影。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愿来扫门迎客?
江湖生活难以自我退隐,明主的托付让人无可逃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758年,卒于835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刘长卿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政治稳重,诗人借助对新迁长兴宅的赞美,表达对贤明宰相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环境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贤明宰相的治国理政之道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情趣。诗中的“蝉冠影”和“汉宫漏”相互辉映,时间与空间交错,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思考。尤其是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的结尾,诗人将自我理想与社会责任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此外,诗中对意象的运用,如“花香逐荀令”,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深厚理解。
逐句解析: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表达了贤明宰相的出现,民众共同侍奉最高统治者的愿望。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描述宰相的功绩,开创了北方的官府,营造了宁静的园林环境。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进入庭院,蝉鸣与树影交织,归来的骑士们喧闹声响起。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窗外传来汉宫的滴水声,家中也能识别杜陵的源头,象征对文化的传承。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描述祭祀时焚烧藁草,闲暇时独自对着萱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花香随风而去,草色与王孙的身影相映,寓意着名声与荣耀。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有地方先开设阁楼,谁不愿意来迎接贵客,表现出对于宾客的热情。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面对江湖生活的难以退隐,明主的托付让人无法逃避,表现出对责任的承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贤明宰相的治国理政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理想政治与和谐生活
C. 对历史的回顾
“窗闻汉宫漏”中的“汉宫”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花香逐荀令”中的“荀令”指的是谁?
A. 荀子
B. 王孙
C.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