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35:42
残春
三月看无也,芳时此可嗟。
园林欲向夕,风雨更吹花。
影乱冲人蝶,声繁绕堑蛙。
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三月的春色已看不到了,芳香的时节让人感到惋惜。
园林渐向黄昏,风雨更是将花瓣吹落。
影子在空中与人和蝴蝶交错,声音繁杂萦绕在池塘边的蛙鸣。
怎能忍受在杨柳旁,满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在邻家?
此诗描绘了春天的过渡以及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伤,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惆怅。
作者介绍:齐己,字惟明,号长松,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卒于公元约834年。其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自然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伤。唐代社会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诗人们在此背景下积极创作,齐己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残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芳时此可嗟”的感叹道出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突显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诗的前两句以“看无也”和“可嗟”表达了对春天消逝的感伤,而后两句则通过园林的黄昏、风雨、飞蝶、蛙鸣等意象,生动展示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使得自然景物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深远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飞絮满邻家”,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特征,也暗示了生活的纷扰和变化,引发读者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残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芳时此可嗟”中的“芳时”指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诗中提到的“飞絮”主要指什么?
a) 雪花
b) 柳絮
c) 花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