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十五夜寄人

《中秋十五夜寄人》

时间: 2025-04-26 06:31:15

诗句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

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15

原文展示: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夜景,诗人通过对月夜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清澈的河水如金盘般流转,露水在微风中闪烁。四海的鱼龙在这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孤单,五座山中的神鸟也似乎感到寒冷。今夜月光最为圆满,然而明晚又会有缺失,谁又能在那时欣赏月亮的缺口呢?月光与蟾兔的清辉何以让人感到如此难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瑟瑟: 形容水流的声音,或风吹拂的感觉。
  • 金盘: 指明亮的月亮,形象而生动。
  • 喷露: 露水在晨曦中闪烁的样子。
  • 精魄: 精神与灵魂,形容鱼龙的活力。
  • 鸾鹤: 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与美好。
  • 缺处: 指月亮的缺口。
  • 蟾兔: 传说中与月亮相关的动物,寓意月亮的清辉。

典故解析:

  • 此诗中的“蟾兔”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的兔子和蟾蜍,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美好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而著称。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夜,诗人借助这一传统节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己的《中秋十五夜寄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河瑟瑟转金盘”描绘了月亮在水面的倒影,生动而富有动感。接下来的“喷露吹光逆凭栏”则引入了露水的细腻,突显出夜晚的清冷与孤寂。诗中的“鱼龙精魄冷”和“五山鸾鹤骨毛寒”通过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冷清和生命的脆弱,进而映射出人心的孤单。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将月亮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通过描绘四海的鱼龙与五山的神鸟,表达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不仅回归到月亮的圆缺变化,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朴素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伤,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河瑟瑟转金盘”:描绘了高河流淌的声音,月亮的光辉在水面如金盘般闪烁。
  2. “喷露吹光逆凭栏”:露水在晨风中闪烁,诗人倚靠栏杆,感受到清凉的气息。
  3. “四海鱼龙精魄冷”:描写四海之内的鱼龙因夜寒而显得冷清孤寂。
  4. “五山鸾鹤骨毛寒”:五座高山中的神鸟同样感到寒冷,象征孤独与凄凉。
  5. “今宵尽向圆时望”:今夜月亮最圆,诗人凝望着明亮的月光。
  6. “后夜谁当缺处看”:明晚月亮又将缺失,谁来关注那缺口呢?
  7. “何事清光与蟾兔”:清澈的月光与传说中的蟾兔有关,暗示着月亮带来的孤独与思念。
  8. “却教才小少留难”:表达了即使有美好的月光,思念的情感却仍然难以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盘”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鱼龙”与“鸾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精魄冷”、“骨毛寒”,赋予鱼龙和神鸟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折射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河: 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金盘: 代表月亮的圆满与亮丽。
  • 鱼龙: 代表生机与活力,也预示着孤独。
  • 鸾鹤: 代表高洁与理想,但同时也感受到寒冷的孤独。
  • 清光: 象征美好与希望,隐含着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秋十五夜寄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金盘”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3. 诗中提到的“鱼龙”象征什么?
    A) 高洁
    B) 孤独
    C) 生机

答案:

  1. B) 唐代
  2. B) 月亮
  3. C) 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月夜中思念亲人,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齐己的《中秋十五夜寄人》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中秋月夜的主题,但齐己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思考,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都有一种孤独与思念,但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其二 女冠子·含娇含笑 答段柯古见嘲 赠考功卢郎中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洛阳 赠卢长史 生禖屏风歌 登卢氏台 题李卫公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冥浮 语近指远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招风惹草 乌踷兔走 四点底的字 瓜字旁的字 一揽包收 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察言观色 包含蓬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缇钥 兼毫 私字儿的字 弃旧图新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