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15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夜景,诗人通过对月夜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清澈的河水如金盘般流转,露水在微风中闪烁。四海的鱼龙在这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孤单,五座山中的神鸟也似乎感到寒冷。今夜月光最为圆满,然而明晚又会有缺失,谁又能在那时欣赏月亮的缺口呢?月光与蟾兔的清辉何以让人感到如此难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而著称。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夜,诗人借助这一传统节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齐己的《中秋十五夜寄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河瑟瑟转金盘”描绘了月亮在水面的倒影,生动而富有动感。接下来的“喷露吹光逆凭栏”则引入了露水的细腻,突显出夜晚的清冷与孤寂。诗中的“鱼龙精魄冷”和“五山鸾鹤骨毛寒”通过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冷清和生命的脆弱,进而映射出人心的孤单。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将月亮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通过描绘四海的鱼龙与五山的神鸟,表达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不仅回归到月亮的圆缺变化,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朴素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伤,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折射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中秋十五夜寄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金盘”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诗中提到的“鱼龙”象征什么?
A) 高洁
B) 孤独
C) 生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中秋十五夜寄人》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中秋月夜的主题,但齐己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思考,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都有一种孤独与思念,但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