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松山岭应制

《松山岭应制》

时间: 2025-05-02 11:12:12

诗句

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

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

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2:12

原文展示:

松山岭应制
作者: 宋之问

翼翼高旌转,
锵锵凤辇飞。
尘销清跸路,
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
天营逼翠微。
芳声耀今古,
四海警宸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旌旗在空中轻盈地舞动,华丽的凤辇在飞驰。尘土被清扫,官员们的衣袍因云雾而湿润。洁白的羽毛在红色的山谷中摇曳,天边的营地逼近了翠绿的山峰。美妙的声音闪耀着古今,四海之内都警觉于皇上的威严。

注释:

  • 翼翼: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 :指旗帜。
  • 锵锵:形容声音响亮。
  • 凤辇:古代皇帝或贵族乘坐的车,象征权威和尊贵。
  • 尘销:尘土消散,象征道路清洁。
  • 清跸:皇帝出行的队伍,清净而庄重。
  • 白羽:指白色的羽毛,象征轻盈与高洁。
  • 丹壑:指红色的山谷,可能暗示美丽的景色。
  • 天营:天上的营地,表示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 芳声:美好的声音,象征音乐或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648年-713年),字子元,号少微,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和乐府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边塞诗和宫廷诗受到重视。

创作背景:

《松山岭应制》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受命于朝,写此诗以表达对皇权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松山岭应制》展现了唐代诗人在国家盛世、朝廷繁荣之际,对皇权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开头,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丽场面,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氛。这里的“旌”与“辇”不仅仅是物象,更是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接下来“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则反映了清明的政局和臣子们的敬仰之心,尘土的消除象征着一切不和谐的因素的排除,表明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而“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壮丽,白羽的轻盈与红谷的美丽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天上人间的和谐美。

诗的结尾“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则升华了主题,意指美好的音乐与声威远播,四海之内都因皇权的威严而感到震慑,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时代风貌。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饱满,既有对皇帝的赞美,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翼翼高旌转:轻轻地高旌在空中飘动,描绘出出行的气氛。
  2. 锵锵凤辇飞:华丽的凤辇飞速行进,象征皇权的尊贵。
  3. 尘销清跸路:尘埃被清扫,表明出行的庄重与肃穆。
  4. 云湿从臣衣:云雾使得随从的衣服变湿,体现出自然的变化与臣子的恭敬。
  5. 白羽摇丹壑:白色羽毛在红色山谷中摇曳,色彩对比生动有趣。
  6. 天营逼翠微:天边的营地逼近青翠的山峰,强调壮丽的景象。
  7. 芳声耀今古:美妙的声音闪耀古今,象征文化的传承与辉煌。
  8. 四海警宸威:四海之内都因皇权的威严而警觉,展示出国家的强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形成对称和谐的美感。
  • 比喻:用“白羽”与“丹壑”来突出景色的美丽与清新。
  • 夸张:如“四海警宸威”,强调皇权的广泛影响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宏伟的场景和尊贵的皇权,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安定的向往,以及对皇帝威严的敬仰,体现了唐代盛世的自信与骄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旌:象征权力与荣耀。
  • 凤辇:皇帝或贵族的象征,代表尊贵与威仪。
  • 白羽:象征清白与高洁,表现出轻盈之美。
  • 丹壑:红色山谷,象征自然美景和富饶。
  • 芳声:美好的声音,象征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翼翼高旌转”中“翼翼”的意思是? A. 轻盈
    B. 沉重
    C. 迅速
    D. 平坦

  2. 诗中提到的“凤辇”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权力与尊贵
    C. 和平与友谊
    D. 劳动与生活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皇权的敬仰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松山岭应制》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皇权的尊贵,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感悟与自然的伟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台中题壁 同洛阳诸公饯卢起居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酬太常从兄留别(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罢册南诏却赴上都) 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 送柳郎中(一作柳侍御,一作李侍郎)裴起居 送徐员外还京(一作使还上都) 西亭早秋送徐员外 兵行褒斜谷作 夜坐闻雨寄严十少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衍生 月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烘云讬月 革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飞天 宏材大略 荦荦 边卡 包含沽的词语有哪些 珊瑚网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雀角之忿 麦字旁的字 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止渴之梅 涂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