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8:27
高山引
宋之问 〔唐代〕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
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
水一曲兮肠一曲,
山一重兮悲一重。
松槚邈已远,
友于何日逢。
况满室兮童稚,
攒众虑于心胸。
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
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我攀登着云雾缭绕的高山,向那悬崖的峰顶攀去,
漫长的道路如此浩瀚,我该何去何从呢?
水流一曲,我的心如同肠道曲折,
山峦一重,愁苦也一重。
松树与灌木已遥不可及,
不知何时能再与朋友重逢。
况且房间里满是孩子的嬉闹,
而我却在心中忧虑重重。
天高难以倾诉,承载着我失落的德行,
只得望向咸京,忍不住泪流满面。
宋之问,字子游,号景山,唐代诗人,生于757年,卒于810年。宋之问的诗风以清新、隽永见长,尤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高山引》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困境的无奈。
《高山引》是一首表达情感复杂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高山、长路、流水、山峦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描绘了高山的美丽与险峻,表现了诗人向往高远理想的心情;而后“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则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助。诗中“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情感的复杂和曲折,既有自然的美好,也有内心的沉重。最后几句提到“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反映出在外界欢声笑语中,内心却充满忧虑的矛盾心态。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高山的向往、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忧虑与孤独,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咸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杭州
D. 成都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中“窈窕”形容的是什么?
A. 高大
B. 美丽
C. 陡峭
D. 神秘
诗人内心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