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1:51
官舍胸有鸂鶒遗二宣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半亩清池藻荇香,
一双鸂鶒竞悠扬。
来従碧涧巢安在,
飞过重城毋自将。
野鸟似非官舍物,
宰君昔是钓鱼郎。
直言愧比奇章老,
得县无心更激昂。
清池定谁至,
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
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
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
従交长细鳞。
全诗翻译:
在半亩的清池里,水草芳香,一对鸂鶒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它们从碧绿的山涧而来,不必飞越重重城墙。野鸟似乎并不是官舍中的常客,宰相曾经也是个钓鱼的渔郎。直言不讳地说,我的才华岂能比得上奇章老(指古代名家),即使得了县的官职,我也无心去激昂自得。
清池里究竟谁来访?鸂鶒自在而来,已经驯服。它们知道我没有伤害之意,因此也怜惜我的身心。桥下阴凉处栖息稳妥,岛外的往来频繁。请不要吃游动的鱼卵,因为它们有着细腻的鳞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庐,苏轼之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担任地方官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身处官场的复杂情感。
苏辙的《官舍胸有鸂鶒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无奈。诗中鸂鶒的悠然自得与诗人身份的对比,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尤其是“宰君昔是钓鱼郎”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身份与地位的思考,暗含了对官场复杂人际关系的反思。整首诗在平和的语调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无奈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我身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半亩清池藻荇香”中的“藻荇”指的是什么?
A. 鱼类
B. 水生植物
C. 天空
D. 山脉
诗中提到的“宰君”曾经是什么身份?
A. 钓鱼郎
B. 书生
C. 渔夫
D. 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