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7:49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齐鲁的元勋古太师,寂寞了千年恐怕再也不会有人了。
曾经归来时暂时收敛治国之手,现在复起后又该何时问道呢?
进谒时何曾需要侍奉他,到家后依然是手握旌旗。
孔子的灵魂长寿自然应该在,秋天的晚霞中访问香山的佛教祠堂。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著称,尤其以诗名世。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这首诗写于苏辙的好友文太师致仕返回洛阳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古太师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政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
这首诗以古太师为主题,体现了苏辙对历史人物与过往岁月的深情追忆。诗的开头直接指出古太师的崇高地位和孤独感,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着提到古太师在政坛的经历,反映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孔子作为象征,表达对智慧与精神的向往,暗示着即使身处尘世,仍需追求真理与理想。这首诗在情感上深邃,结构严谨,展现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这句指出古太师的伟大与孤独,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这里提到古太师曾经的治国经历,暗示他在归隐与重出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诗人强调古太师的地位与权威,表明回到家乡后依然受到尊重。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最后通过孔子的灵魂来表达对智慧长存的信念,香山佛祠象征着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太师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最终指向一种对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香山”最可能代表什么?
“寂寥千载恐无之”中的“寂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