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4:53
渐与霞关远,前山紫翠重。
望衡疑九重,擘华见三峰。
楼殿云全晓,林峦雾不封。
客途何太喜,晴日正初冬。
诗的意思是:逐渐与云霞的距离变远,前面的山峦显得更加青翠。远望衡山,似乎在九重天际,山峰如华彩般绚丽可见。楼阁在晨雾中显得分外明亮,山林的雾气也没有遮蔽。旅途何以如此欢喜,正值晴朗的初冬时节。
“衡山”指的是湖南的衡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其雄伟壮丽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诗中提到的“三峰”即可能指衡山的三座主峰,象征着高远与壮观。
作者介绍:王溱,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溱游览衡山期间,正值初冬,作者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心中的愉悦。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江郎石》是王溱的一首山水诗,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首联“渐与霞关远,前山紫翠重”,通过“渐”字,营造出一种空间的延展感,展现了作者在行进中逐渐远离晨曦的情景,前面的山色愈加青翠,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下来的“望衡疑九重,擘华见三峰”,则通过高远的比喻,表现出对衡山的崇敬与赞美,三座山峰如同华彩的画卷,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后两联的“楼殿云全晓,林峦雾不封”,则通过晨光与云雾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阳光下显现出真实的面貌。最后一句“客途何太喜,晴日正初冬”则是作者在这片美景中感受到的心灵愉悦,晴朗的初冬不仅是天气的描述,更是一种象征,暗示着生命中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魅力与人内心的欢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的热爱和在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一座?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渐与霞关远”中的“渐”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于写景抒情,表现的是一种静谧的内心感受,而王溱的《江郎石》则通过更加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欢愉与对自然的热爱,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