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宣州周录事

《送宣州周录事》

时间: 2025-05-03 16:43:25

诗句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

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

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25

原文展示

送宣州周录事
作者:韦应物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
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
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诗人认为清明的时代重视儒士,周录事是这样的人,分属不同的地方。诗人在长安游玩时,刚刚与周录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临别时,朋友如同云集,饯行的场景就像在城门前一样热闹。高车将要上路,日夜都在风尘中奔波。正想着在清幽的夜晚宴饮,已然经历了春天的芳林。从此一别,仿佛遥远的吴地与秦地。人生的时光匆匆而逝,未来的重逢又如何能够预知呢?只有保持良好的品德,才能解开心中不安的心情。

注释

  • 儒士:指儒家学者,重视学习和道德的人。
  • 纠郡属:指周录事在官职上与作者有隶属关系。
  • 薄游:轻松游玩。
  • 饯别:为朋友送行的仪式。
  • 高驾:指乘坐高大的车子,形容出行。
  • 清宵宴:形容宁静的夜晚宴会。
  • 缅邈:形容遥远。
  • 年运:指时光流转。
  • 令德:指良好的品德。

典故解析

  • 吴与秦:指吴国与秦国,历史上两国虽有交集,却因地理和政治的差异而产生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涤生,生于703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安定,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诗人因友人周录事将要赴宣州任职而作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惜别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开头两句“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直接点明了周录事的身份和地位,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清明政治的欣赏与对友人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热闹的送别场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深厚。而后几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尤其是“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时重儒士:在清明的时代,儒士受到重视。
  2. 纠郡属伊人:周录事是当地的官员,彼此有隶属关系。
  3. 薄游长安中:在长安游玩,享受轻松时光。
  4. 始得一交亲:刚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5. 英豪若云集:朋友们如同云聚集,送别场面热闹。
  6. 饯别塞城闉:送别在城门前,热闹非凡。
  7. 高驾临长路:高车即将出发,象征长途旅行。
  8. 日夕起风尘:日夜奔波在旅途上。
  9. 方念清宵宴:在想念着宁静的夜晚宴席。
  10. 已度芳林春:春天的芳香已过。
  11. 从兹一分手:从此一别。
  12. 缅邈吴与秦:遥远的吴地与秦地,象征分离的距离。
  13. 但睹年运驶: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14. 安知后会因:未来再相会的缘分如何知晓。
  15. 唯当存令德:唯有保持良好品德。
  16. 可以解悁勤:才能解开心中的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工整对称。
  • 比喻:将朋友形容为“云集”,生动形象。
  • 象征:吴与秦象征着分离后的遥远。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惜别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保持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友谊。
  • 清宵:象征宁静与美好时光。
  • 吴与秦:象征遥远的距离与历史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时重儒士”指的是什么?
    A. 有权势的人
    B. 受到重视的儒士
    C. 忌才的人

  2. 诗中“缅邈吴与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友谊的珍惜与惋惜
    C. 对生活的无奈

  3. “唯当存令德”强调了什么?
    A. 保持良好的品德
    B. 重视权力
    C. 忘却过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友情和未来的思考。
  • 李白《送友人》:表达友人离别时的感情。

诗词对比

《送友人》(李白)与《送宣州周录事》均为送别题材,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韦应物则更为细腻。两者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特色。李白的感情更为浓烈,韦应物则显得内敛而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 中秋即事 临江仙 题淞雨吴讴图 临江仙 其五 柳词,用宋许伯阳体 临江仙(停云偶作)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二十首 其六 掌纹 临江仙 得知堂翁七月十三日北京来书,钤有寿则多辱一印,因拈小调以解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微 歺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巫山洛水 知其一不知其二 层崖峭壁 死别生离 黑言诳语 羽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配电盘 包含声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包含鲑的词语有哪些 只鳞片甲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镸字旁的字 借词卸责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