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25
送宣州周录事
作者:韦应物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
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
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诗人认为清明的时代重视儒士,周录事是这样的人,分属不同的地方。诗人在长安游玩时,刚刚与周录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临别时,朋友如同云集,饯行的场景就像在城门前一样热闹。高车将要上路,日夜都在风尘中奔波。正想着在清幽的夜晚宴饮,已然经历了春天的芳林。从此一别,仿佛遥远的吴地与秦地。人生的时光匆匆而逝,未来的重逢又如何能够预知呢?只有保持良好的品德,才能解开心中不安的心情。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涤生,生于703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安定,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诗人因友人周录事将要赴宣州任职而作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惜别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开头两句“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直接点明了周录事的身份和地位,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清明政治的欣赏与对友人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热闹的送别场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深厚。而后几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尤其是“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歌核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惜别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保持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清时重儒士”指的是什么?
A. 有权势的人
B. 受到重视的儒士
C. 忌才的人
诗中“缅邈吴与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友谊的珍惜与惋惜
C. 对生活的无奈
“唯当存令德”强调了什么?
A. 保持良好的品德
B. 重视权力
C. 忘却过去
《送友人》(李白)与《送宣州周录事》均为送别题材,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韦应物则更为细腻。两者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特色。李白的感情更为浓烈,韦应物则显得内敛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