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1:48
齐天乐(赠姜石帚)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余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
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
红尘万里。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
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
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纱纹如水。
笙歌醉里。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
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这首词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和一种淡淡的忧伤。香气刚刚润湿了轻盈的绡帕,秋风在夜里轻轻吹来。浓雾笼罩着深林,蓝色的水面悠然荡漾,远处传来一声渔夫的笛声,伴着海鸥在空中翱翔。在红尘之中看似遥远的银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空中的翠色。河岸的沙滩平坦,水边的杨树下,船只在傍晚时分刚刚停靠。桃溪边的人居住最久,谁能吟唱那波涛的声音呢?兰花和蕙草在疏朗的纱帐下显得格外美丽。沉静的寒云如砚台的颜色,随风而动的签声打乱了树叶的宁静,竹子的纹理像水波般流动。笙歌在醉意中摇曳,明月的光影下,轻响的环佩声传来。更何况在芳香的池塘旁边,种下了花朵,招引来燕子。
吴文英,字子英,号梅尘,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齐天乐》是吴文英赠给好友姜石帚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齐天乐(赠姜石帚)》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词的开头以“余香才润鸾绡汗”引入,突出了夜晚的清新与优雅,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接着,词人通过“雾锁林深,蓝浮野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
“红尘万里”句的使用,表达了对世俗的思考与感慨,似乎在暗示词人对生活的某种无奈与追寻。而“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则将视线从人间拉回到自然,银河的冷清与空翠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思索。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描绘了一个人居住在桃溪旁,吟唱着生活的乐趣,然而又带着一丝对过往的怀念。最后几句“笙歌醉里,步明月丁东”,通过音乐与月光的交融,传达出一种醉意与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美好。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主题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融合了孤独与宁静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选择题:以下哪一句体现了对秋夜的描绘?
A. 余香才润鸾绡汗
B. 桃溪人住最久
C. 一笛渔蓑鸥外
D. 砚色寒云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兰蕙”象征了与。
判断题: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对/错)
比较《齐天乐(赠姜石帚)》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是抒情诗,前者注重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吴文英的词在意境上更为宽广,而李清照则更为专注于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