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21
原文展示:
和章守三咏·右包公堂 黄公度 〔宋代〕
华堂存绘事,昭代得仪刑。 迹与莓苔古,名争兰茝馨。 清风无远近,乔木未彫零。 今日斲泥手,依然瘦鹤形。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厅堂中保存着绘画作品,这个时代得到了典范。 他的事迹与古老的莓苔一样久远,名声与兰茝一样芬芳。 清廉的风气无论远近都传扬,高大的树木依然茂盛不凋零。 今日那些雕琢泥土的手,依然保持着瘦鹤般的形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是黄公度在宋代所作,表达了对包公清廉正直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黄公度在参观包公堂时所作,包公堂是为了纪念北宋名臣包拯而建的。包拯以清廉正直著称,黄公度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包拯的敬仰和对清廉风气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包公堂的描绘,表达了对包拯清廉正直品质的赞美。首联以“华堂存绘事,昭代得仪刑”开篇,点明了包公堂的历史地位和包拯的典范作用。颔联“迹与莓苔古,名争兰茝馨”进一步以古老的莓苔和芬芳的兰茝来比喻包拯的事迹和名声,强调其历史久远和美好。颈联“清风无远近,乔木未彫零”用清风和乔木来象征包拯的清廉风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尾联“今日斲泥手,依然瘦鹤形”则通过工匠的手和瘦鹤的形象,比喻包拯清瘦高洁的形象和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包拯的深深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华堂存绘事,昭代得仪刑。
迹与莓苔古,名争兰茝馨。
清风无远近,乔木未彫零。
今日斲泥手,依然瘦鹤形。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包拯清廉正直品质的赞美和推崇。通过描绘包公堂和包拯的事迹,诗人表达了对包拯的敬仰和对清廉风气的推崇,强调了清廉正直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迹与莓苔古”中的“莓苔”比喻什么? A. 久远的事迹 B. 美好的名声 C. 清廉的风气 D. 高大的树木
诗中“名争兰茝馨”中的“争”字赋予了什么以人的行为? A. 事迹 B. 名声 C. 清风 D. 乔木
诗中“今日斲泥手,依然瘦鹤形”中的“瘦鹤形”比喻什么? A. 清瘦高洁的形象 B. 久远的事迹 C. 美好的名声 D. 清廉的风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