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33
和陶咏荆轲
苏轼
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思考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秦国如同马后牛般强大,吕氏再也无法与嬴政抗衡。上天想要加重对秦国的惩罚,却依赖李客卿的手。功成名就的人心中自满,积累的恶行如同京城的高山。自我毁灭总有一天会来临,慢慢地观察一切,看是否安然行走。沙丘之战狼狈不堪,笑声中落下了冠帽与缨带。太子不够坚韧,顾念的非但千万英才。魏国和韩国分裂,智伯的肘足无声。为何放弃成就的谋划,托国于此狂妄者。荆轲之事不足以细说,田光之老者可令惊讶。燕赵之地多奇士,惋惜啊,终究也是虚名。杀父囚母,这如何能容于天庭?亡秦不过三户之居,更何况我有数十城。渐离虽未受伤,戟却加于周营。到今天下之人,怜悯燕国希望其成功。废书一声叹息,足以见千古的情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荆轲悲剧命运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他对英雄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和陶咏荆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荆轲及其事迹的回顾,诗人不仅展示了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悲壮,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诗的开头以“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强秦的压迫与吕氏的落败,暗示了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无奈。
在对荆轲的评价上,诗人并没有简单地颂扬他的英雄行为,而是通过“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来表达对这一事件的复杂情感。荆轲的刺杀行动虽壮烈,但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反而使得后人对其产生了遗憾和无奈。
诗中提到的“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提醒我们即使有许多英才,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的努力往往被淹没,最终成为虚名。结尾处“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叹息与无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英雄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荆轲的刺杀对象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太子”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太子?
诗中提到的“燕赵多奇士”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