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柏石图诗,并叙

《柏石图诗,并叙》

时间: 2025-05-08 01:24:36

诗句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4:36

原文展示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白话文翻译

这棵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这是天命注定的。虽然说生长的艰难,但它与石头的命运是相互依存的。韩子只仰望平坦的土地,却只爱那样的美好。土壤中混杂着肥料和粪便,最终能形成怎样的变化呢?你看这树木的年轮,岂能轻易地改变?苍龙转动着玉石的骨骼,黑虎抱着金色的铠甲。画师若是能画出人来,让我不禁毛发竖立。那年我落笔时的意图,正是想要讥讽韩子。

注释

  • :柏树,象征坚韧和不屈。
  • 天命:自然的法则或命运。
  • :艰难,困难。
  • 槎牙:树木的年轮。
  • 苍龙、黑虎:象征力量和威严的神兽。
  • 韩子:指韩非,强调对平坦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具有深厚的哲理。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流亡生活使他的作品更加成熟、深邃。

创作背景

《柏石图诗,并叙》是在苏轼观察到自然界中柏树与石头相依相伴的情景后而作,旨在探讨生命的艰辛与命运的必然,借用韩非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与讽刺。

诗歌鉴赏

《柏石图诗,并叙》是一首以自然为题材的哲理诗,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命运、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的开篇,便将生命的艰辛与命运的无常紧密相连。柏树在石间生长,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尽管环境恶劣,却依然顽强地生存。

接下来的“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生命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关系。苏轼在对韩子的反思中,通过“土膏杂粪壤”的描写,质疑了单一追求表面美的价值观,指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丰富,苍龙与黑虎的出现,则为诗增添了力量与威严的象征,暗示着自然界的法则与生命的尊严。最后一句“正欲讥韩子”则表明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批判,使整首诗在哲理与艺术上达到了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柏生两石间: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暗示生存环境的艰难。
  2. 天命本如此:生命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
  3. 虽云生之艰:虽然说生存艰难。
  4. 与石相终始:柏树与石头相互依存,彼此影响。
  5. 韩子俯仰人:提到韩非,他只关注地面的美。
  6. 土膏杂粪壤:土地中混杂了肥料和粪便,象征生命的复杂性。
  7. 成坏几何耳:最终的结果难以预料。
  8. 君看此槎牙:看这树木的年轮,象征生命的积累。
  9. 岂有可移理:这种根基是不可改变的。
  10. 苍龙转玉骨:苍龙象征力量,玉骨象征珍贵与坚韧。
  11. 黑虎抱金柅:黑虎象征威武,金柅象征财富与权力。
  12. 画师亦可人:画师可以描绘人,但仅限于表面。
  13. 使我毛发起:强调诗人的震撼与感受。
  14. 当年落笔意:回忆写作时的初衷。
  15. 正欲讥韩子:最终表明对韩非观点的讽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柏树与石头的关系比喻生命的艰难与命运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艰难与命运的不可改变,反思单一的美学追求,强调生命的复杂性与相互依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树: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生命力。
  • 石头:代表困境与阻力。
  • 苍龙与黑虎:象征力量与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柏石图诗》中提到的“韩子”是指? A. 韩非
    B. 韩愈
    C. 韩信
    D. 韩晔

  2. “柏生两石间”中,柏树的生长环境象征了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艰难的生存
    C. 自由自在
    D. 名利双收

  3. 诗中提到的“苍龙转玉骨”意指? A. 生命的珍贵与力量
    B. 平坦的生活
    C. 画家的技艺
    D. 诗人的心境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柏石图诗》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涉及生命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自然与命运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畅快豪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马当山 赋得自君之出矣(二首) 嘉州杂诗十首 其五 登师姑岩怀古十韵 往事四首 其三 秋 赠何著作 双清亭春日独坐 闲宵望月 纪赐十二绝 其八 赐长春酒每夕一尊 亦好园四咏·磬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黮昏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俭腹高谈 动循矩法 顽廉懦立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麥字旁的字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鬲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十直日 包含件的词语有哪些 故人之意 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披根搜株 鬥字旁的字 谋望 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