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岘山

《岘山》

时间: 2025-05-10 03:47:15

诗句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7:15

原文展示: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白话文翻译:

远道而来的客人,身上沾满了南方的尘土,站在岘山的山顶上,眼前一片昏暗。
刚刚过了关口,走了不足百步,眼前的景象开阔,尽被楚地的葱郁所吞没。
登高望远,忽然感到一阵惆怅,千年的往事在心中浮现。
我所担忧的又有谁能了解,哀叹我这一生苦苦挣扎。
山上苍翠的桧树,年年岁岁伴随着榆柳的变迁。
人才的卓越本就不同,如何能与之长久相同?
可怜那山前的客人,转瞬之间就如星星般滑过。
贤者与愚者并无明显的界限,来的人应当自我反省。

注释:

  • 远客:远道而来的客人。
  • 游尘:指身上的尘土,暗示旅途的艰辛。
  • 昏岘首:指岘山的山顶,景色昏暗。
  • 楚薮:指楚地的草木,象征生机与繁茂。
  • 惆怅:感到悲伤、忧愁。
  • 团团山上桧:形容山上的桧树成群成团,生机勃勃。
  • 贤愚:指聪明人和愚笨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作品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岘山》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时光和自我反省的感慨。岘山是苏轼曾游历的名山,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岘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哲学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远道而来的旅客,在旅途的疲惫和景色的昏暗之中,心中不由自主地涌出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追忆过往,感叹千载的变化与人生的苦楚,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色的轮回,更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诗的尾声“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则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客来自南:远道而来的游人,指出身世和背景。
  • 游尘昏岘首:旅途的疲惫,身上沾满尘土,心情的沉重。
  • 过关无百步:刚过关口,走了不远,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旷荡吞楚薮:开阔的视野被生机盎然的楚地所环绕,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 登高忽惆怅:登高望远时,心生惆怅,感慨千年的过往。
  • 所忧谁复知:自己的忧虑无人理解,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 团团山上桧:山上桧树的生机与顽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岁岁阅榆柳:每年都在经历着生命的更迭。
  • 大才固已殊:人才的优秀与众不同,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安得同永久:然而,如何能与这些成就同长久存在。
  • 可怜山前客:对过往游人的同情,暗示人生的短暂。
  • 倏忽星过溜:比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瞬息万变。
  • 贤愚未及分:聪明与愚笨的界限模糊,暗示人生的复杂与不确定。
  • 来者当自剖:告诫后人要自我反省,追求内心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倏忽星过溜”,将时间比作流星,强调短暂。
  • 对仗:如“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岁岁阅榆柳”,赋予自然以生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内心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岘山的景色,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强调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自我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岘山:象征人生的旅途与追求。
  • 桧树:象征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榆柳:代表生命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时间的迅速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客”指的是谁?

    • A. 游人
    • B. 诗人
    • C. 商人
    • D. 学者
  2. 诗中“倏忽星过溜”比喻什么?

    • A. 四季更迭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短暂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人生无常
    • C. 友情
    • D. 旅途的艰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旅途中的感慨,但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激荡。
  • 《送元二使安西》:关注友谊与离别,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查询

遣兴七首 其四 益昌道中次兄长韵二首 谯丈复见贻仍次韵答之二首 彦博归自剑阳其家梅已半落作诗见示因次其韵 万安道上逢牧者 先公三池祠室学官相传占为公署同年李南才毅 寿仲秉侍郎 送查总卿三首 偶成 其一 信口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墨鱼自蔽 金榜题名 黄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似非而是 四点底的字 解衣衣人 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竹清松瘦 大凡 花花太岁 寸碧遥岑 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横蔑 鬥字旁的字 风扇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