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9:55
原文展示:
新安城 罗邺 〔唐代〕 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 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 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 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
白话文翻译:
如果计算防御边疆的长远名声,新安难道能比长城更胜一筹吗? 徒然兴起其他劳役,悲叹荒废的堡垒,何不从现在开始实实在在地征集士兵。 圣德应当与险固的地形相匹配,但人心自然不会倾向于忠贞。 只要以死报国来酬谢尧禹,版筑(指防御工事)无需劳烦,敌人已经平定。
注释:
诗词背景: 罗邺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首《新安城》反映了作者对边防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在边疆防御的策略和人心向背的问题上。唐代中期,边疆战事频繁,边防问题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罗邺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安城与长城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边防策略的深刻思考。诗中,“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一句,直接提出了对边防策略的质疑,认为新安城虽然在地理位置上重要,但在防御效果上未必能胜过长城。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该实实在在地征集士兵,而不是徒劳地修建堡垒。最后两句,作者强调了忠诚和牺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人心向忠,国家的防御自然坚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边防策略和人心向背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新安城与长城的比较,提出了对边防策略的质疑,并强调了实际的军事行动和人心向忠的重要性。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对忠诚和牺牲的推崇。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安”是指什么? A. 一个古代的防御工程 B. 一个唐代的行政区划 C. 一个古代的军事要塞 D. 一个古代的城市 答案:B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加强边防? A. 修建更多的堡垒 B. 实实在在地征集士兵 C. 加强君主的德行 D. 改善地形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尧禹”象征着什么? A. 忠诚和牺牲 B. 坚固的边防 C. 未被有效利用的防御设施 D. 徒劳的劳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