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03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这首诗的作者自述自己在太原生活的平庸与卑微,时常遭遇恩宠不顺,像是洗去泥污一般。他虽然身处某个地方,却希望为朝廷出力。自己在朝廷中屡次上章,愚笨得不合时宜。圣人高明,宽容而不让人死亡;皇帝的旨意让他停止了舍人职务,而鱼书则让他免去了刺史的职位。他心中对荣辱的感受已经平静,随顺着自己的行止。自我拥有这样的心情,已然十年。余杭是个著名的郡城,城郭临近江水,想起海门山,潮声如入耳畔。往昔在贞元末年,我曾在此游历,十分欣赏太守的尊贵,也知道那里的鱼酒美味。因为对江海的热爱,我常常羡慕沧浪水。我本打算拂衣而行,何况现在我有了俸禄与地位。青山连绵,白日的烟尘升起。东道不通,便改道南行。从秦朝穷尽楚越,浩浩荡荡五千里。听说有贤良的主人,对山水的爱好颇多。这趟旅程非常惬意,所经历的良好景致可以铭记。我策马渡过蓝溪,胜游从此开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政治与文学创作,主张“诗言志”,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途中。诗人回顾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不仅描绘了沿途的山水景色,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从太原出发,途经蓝溪,前往杭州的旅程,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白居易自谦地描述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官位,但依旧平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流露出一丝不满与无奈。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描绘了余杭的美丽风光,表现出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潮声来入耳”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仕途的思考。
诗的结尾,白居易表示此次旅程带给他的惬意与愉悦,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自我反思与情感表达的体现,展现了白居易的诗歌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仕途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他在仕途与自然之间的内心挣扎与和解,传递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人自谦的表述是哪一句?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诗人对于江海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