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54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僧窗留半榻,渔舸透疏篷。
莫恨清光尽,寒蟾即照空。
夕阳的秋天更显得美好,轻轻收敛的蕙兰在其中。
在极远的水边,残留的雨水在明亮的水面上闪烁,
长空中急速飞过的大雁,显得格外渺小。
僧侣的窗前只留下一半的床铺,渔船透过稀疏的篷布。
不要怨恨清辉的消逝,寒冷的月亮很快会照亮空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蟾”是古代对月亮的诗意称呼,寓意着孤独与清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月亮常常与思乡、孤独等情感相联系。
作者介绍:
郑谷,唐代诗人,字少游,号青禾。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夕阳西下之时,诗人可能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夕阳》这首诗以秋天的夕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诗的开头“夕阳秋更好”,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接下来的“敛敛蕙兰中”,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蕙兰植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收敛。
“极浦明残雨”和“长天急远鸿”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水面上的残余雨水反射着夕阳的光辉,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而飞翔的鸿雁则是孤独旅程的象征,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僧窗留半榻,渔舸透疏篷”则描绘了僧侣的生活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最后两句“莫恨清光尽,寒蟾即照空”则是诗的升华,不要惋惜光辉的消逝,因为月亮将会在夜空中重新照亮。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展现了郑谷诗歌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夕阳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蟾”指代什么?
A. 夕阳
B. 月亮
C. 星星
诗中“极浦明残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雨后的水面明亮
B. 秋天的寒冷
C. 夕阳的余晖
“莫恨清光尽”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希望
C. 恼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