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21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
竹兼树影眠天底,人凭栏干立镜中。
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
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在初夏的雨后,百花争艳,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竹林和树影在我身边摇曳,我在栏杆上静静地站着,映照在水面上。
看着水面上漂浮的衣物,才意识到今天的风是从南方吹来的。
黄鹂鸟在对唱,但我无从寻找它们的踪迹,忽然看到它们双双飞入另一片树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鸟鸣,反映了诗人对初夏美好景色的感受,显示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夏,诗人可能在玉井亭中游玩,感受到夏日的气息与景色,从而引发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初夏玉井亭晚立》是一首描绘初夏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清新宜人的夏日画面,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开头两句“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描绘了一场夏雨后的生机勃勃,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得花朵更加鲜艳,天空也愈发晴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竹兼树影眠天底”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竹影和树影的交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诗的后两句,黄鹂鸟的出现增强了自然的生命力,然而它们的行踪却又显得难以捉摸,这种反差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距离。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初夏玉井亭晚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初夏的生机与活力,而王维则更显得清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