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0:27
却为迎宾得探春,白门官柳早尖新。
如何霜瓦才逢月,半作青瑶半作银。
为了迎接客人,我特意来到春天的郊外,白门外的官柳早已吐出新芽。
怎奈霜冻的瓦片才刚映照月光,半边显得青翠如瑶,半边则如银般闪亮。
“白门官柳”指的是在白门外生长的柳树,这里的“官柳”可能指的是一种被视为美丽的柳树,常出现于古代诗词中,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诗中提到的“霜瓦”,则可能隐喻春寒料峭的天气,和春天迟到的感觉。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与迎客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热情欢迎。
《清晓出郭迓客七里庄二首》是杨万里的一首佳作,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开篇“却为迎宾得探春”,直接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接着“白门官柳早尖新”,通过描写柳树的新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与迎接客人的心情相呼应。
转折处“如何霜瓦才逢月”,描绘了一幅春寒料峭的画面,诗人在春光中感受到一丝寒意,表现出对春天迟来的感慨。最后“半作青瑶半作银”,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洒在霜瓦上的美丽景象,青瑶与银的对比,既展现了春夜的清冷,又增添了诗的韵味。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迎接客人的热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中“白门官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霜瓦”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可以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人情温暖,后者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与家园的忧愁,两者都展示了春天的不同面貌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